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西汉时西南夷夜郎王。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互争雄长,连岁相杀。汉成帝遣太中大夫张匡持节为之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见兴,劝谕其休战,亦不听,遂斩之。其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胁迫22个旁小邑举兵反汉。陈立施反间计,其众杀翁指,持首出降。夜郎国亡。

猜你喜欢

  • 按出虎水

    河名。亦称“阿术浒水”。“按出虎”亦作“阿注浒”、“阿触胡”、“阿术火”、“阿之古”、“按出浒”、“安术虎”等,女真语,“金”之意。清称阿勒楚喀河。今称阿什河,为松花江支流之一。女真族因发祥此河流域而

  • 龙鸠尸卑那

    北魏时焉耆王。※龙熙后裔。恃地多险,常扰北魏遣西域之使臣。太平真君九年(448),遭魏将成周公万度归攻袭,失东界边守左回、尉犁二城,都城员渠(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40里城市附近)被围,遂率四五万人

  • 昂昆杜棱

    ? —1641清初将领。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原系察哈尔蒙古,后率众投后金,授三等副将世职。天聪三年(1629),从军征明,击松山步兵,率先冲入敌阵,大败其众。崇德三年(1638),复征明,至北京,同

  • 榔规

    苗族习惯法规。苗语称“勾榔”,“榔”意为“公约”。内容包括:对农业生产的规划,债务纠纷的调解,奸淫盗窃及其他犯罪的处罚等。如正月挖田、挖土;二月犁田;三月施肥、撒秧谷;四月五月插秧;六月薅秧除草等;偷

  • 西夏大藏经

    又称西夏贺兰山佛祖院藏,简称西夏藏。大藏经名。为汉文大藏经之一种。在西夏贺兰山佛祖院印刷。西安市文物局藏汉文《大方广佛华严经》、陕西省图书馆藏汉文《佛说摩尼罗亶经》和日本天理图书馆所藏汉文《高僧传》残

  • 佤语音译,意为“寨子”或“地方”。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的称呼。最早可能是指氏族公社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逐渐演变为地缘性村寨,每个村寨大多住有不同姓氏,已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体。大

  • 仁德皇后

    见“萧菩萨哥”(2022页)。

  • 布拉呢敦

    ?—1759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博罗尼都、布那敦、布拉敦,布尔罕尼丁。号大和卓木。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长子。生于伊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说1

  • 蒲速越

    ①(?—1164)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霿��河猛安人。海陵王正隆六年(1161),因不愿应征从军,随撒入,移剌窝斡等举义反金,转战各地。世宗大定二年(1162)九月,移剌窝

  • 达珠瑚

    1565—1627清初将领。又作达诸护。满洲正蓝旗人。兆佳氏。世居纳殷。初任佐领,从太祖努尔哈赤征乌拉、叶赫诸部,护卫宁古塔,均有功,授三等男爵。天命十年(1625),率兵征东海瓦尔喀和卦尔察部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