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万户

六万户

明代东蒙古6个大部的统称。蒙文史籍云,元惠宗(顺帝)逃离大都(今北京)时,从各地脱出6万蒙古人众(一说10万人众),分散于漠南、漠北各地。后逐渐形成6个大部(万户),分左、右翼,分别由元裔的大汗、台吉率领,或非元裔的丞相(宰桑)、太师等※赛特带领,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左翼3万户是察哈尔(插汉儿)、喀尔喀(罕哈)和兀良哈(乌梁海);右翼3万户是鄂尔多斯(袄儿都司)、土默特和永谢布(永邵卜)。每万户又分为若干※鄂托克或拥有若干属部。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将6万户作为军、政建制,由大汗领左翼3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分封※济农领右翼3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废除赛特等异宗领主,由11子分领诸部,作为世袭领地和属民。达延汗卒后,兀良哈万户反叛,兵败被并入其他5万户。入清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盟旗。

猜你喜欢

  • 合鲁碗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波罗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博啰河卫,并说清代盛京将军所辖有博啰堡,与黄固岛相近。今有人考在库页岛中部波罗河流域。

  • 兀列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十二年(1414)九月,女真野人首领阿路秃等150人来朝,置卫,与塔速儿河等7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八年(1410)十二月所设兀列河卫及正统后所设兀力

  • 乌古斯可汗传

    见“乌古斯可汗的传说”(354页)。

  • 治元多

    ?—221三国时反魏首领。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族属卢水胡。文帝黄初二年(221)十月,与伊健妓妾等起兵反魏,河西大震。据鹯阴口(鹯阴河口,今甘肃靖远县西南黄河东岸),扼险拒守,抗击魏凉州刺史

  • 吴公祠

    即“鹤公祠” (2538页)。

  • 青海番族章程

    清朝律令。道光十八年(1838),为移住青海湖周围“番族”而制定。共8款:一、遵界址住牧,不准侵占别族地土。二、番民外出打牲,百户百长须严加管束。三、宜照现在清查户口住牧,不得再引玉树“番众”进驻。四

  • 鄂宝

    ?—1787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鄂谟托氏。西安将军西柱之子。初自官学生授内阁中书,迁户部员外郎。乾隆十六年(1751),授奉天府尹。二十年(1755),署广西巡抚。三十一年(1766)后,历湖北、

  • 司马熹

    见“司马喜”(654页)。

  • 科巴

    藏语音译。义译为“需要的人”。解放前四川西部和西藏昌都地区农奴中的一个等级。与西藏其他地区的※“堆穷”相似,是头人或大※“差巴”的附属户。地位低于一般差巴。一般不占有份地,仅由领主或大差巴给予一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