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慎

兀慎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明代汉籍亦译作“兀甚”、“偶甚”等。清代译作“乌古新”、“卫新”、“乌审”等。源于蒙元时期的※“许兀慎”。约明中期,该部分为东西两支,分属※鄂尔多斯和※蒙古勒津(满官嗔,后称土默特万户)。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统一6万户,封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3万户济农,直辖鄂尔多斯万户及属部,西支成为鄂尔多斯12鄂托克中的一营,由巴尔斯博罗特长子衮必里克继承,后被授予衮必里克第四子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华台吉),子孙世袭,驻牧于河套地区。明末被后金征服。清顺治六至七年(1649—1650),在鄂尔多斯设伊克昭盟六旗,该部称鄂尔多斯右翼前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东支被授予巴尔斯博罗特第三子兀慎打儿罕剌布台吉(拉布克台吉,俺答汗弟),子孙世袭。俺答汗占据土默特万户后,成为12土默特中的一营。驻牧于大同塞北的克儿(今黄旗海)一带。达延汗以后两支世系如下:

西支(属鄂尔多斯万户):

巴尔斯博罗特—衮必里克墨尔根(吉囊)—诺木塔尔尼郭斡台吉(华台吉)—库图克台彻辰鸿台吉(切尽黄台吉)—鄂勒哲依都齐达尔罕巴图尔(打儿汗把都儿台吉)—巴图台吉—萨囊彻辰。

东支(属土默特万户):

巴尔斯博罗特—兀慎打儿汗剌布台吉(拉布克台吉)—兀慎阿害兔台吉—兀慎歹成打儿汗打儿麻台吉—朝台吉—虎喇害气台吉。

猜你喜欢

  • 水歌

    水族民歌。有大歌、小歌之分。大歌又称酒歌,一般在大的宴席上唱诵,可以边唱边说,讲述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山川、植物,类似注解。可独唱或对唱。由二首、四首、六首偶数组成。一般以唱为主,说白仅在开头说一次,并

  • 崇兴寺双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东京道显州城内(今辽宁北镇)。始建于辽,元、明、清历代维修。为今保存最完整的辽制双塔。塔后为清代重修的崇兴寺,今塔随寺名。以寺为中心,双塔东西对峙,间距43米,形制基本相同,

  • 平南

    参见“白朗”(595页)。

  • 历城

    古地名。①在今甘肃西和县北(一说成县北)。距仇池山120里。东晋太元十年(385),前仇池国君主杨难当曾孙杨定从后秦逃回陇右,遣使于前秦苻丕,受封雍州牧、骠骑大将军,徙治此城。置仓储于百顷(仇池),召

  • 大坝都掌

    见“都掌蛮”(1816页)。

  • 玛木克呼里

    见“玛木特呼里”(954页)。

  • 祥班德益西德

    吐蕃僧人。又名尚益西德或益西德。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108位译师之一,亦是当时著名“三少译师”之一,与嘎哇贝孜译师齐名。曾将《观差别》、《善行四释要义》等4部佛经译成吐蕃文,是吐蕃最

  • 铢娄渠堂

    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呼韩邪单于之子。初为匈奴右贤王。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呼韩邪为郅支单于所败,为求汉助以自救,遣其入侍汉朝,为汉匈和好作出贡献。

  • 松筠

    1754—1835清朝大臣、学者。蒙古正蓝旗人。玛拉特氏。字湘甫。翻译生员出身。乾隆四十一年(1776),任军机章京。后擢内阁学士、副都统。五十年(1785),以办事大臣赴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管

  • 黑水河桥敕碑

    西夏碑刻。西夏仁宗乾祐七年(1176)建于甘州(今甘肃张掖市)城西10里黑水河桥。碑高1.15米,宽0.70米。碑文两面,阳面汉文,楷书13行,行30字;阴面藏文,楷书21列。碑文记述仁宗李仁孝为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