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隐令公

僧隐令公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12宫1府,其中3宫设有闸撒。僧隐令公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又,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有一闸撒名“僧隐令公果直”。“僧隐”一词亦作人名,《辽史·穆宗纪》,应历十四年(964)十二月,“详稳(官名)僧隐与战,败绩。”

猜你喜欢

  • 蒙古比甲

    即“蒙古坎肩”(2332页)。

  • 尚白

    蒙古族传统习俗。自古以来,居住在大漠南北的蒙古族,与白色有不解之缘,以游牧为业,牧放白色的羊群,食用白色的奶和奶制品,住白色的毡帐,穿白色的羊皮袄,使他们对白色产生亲切敬爱之感,以白色为圣洁、高贵、吉

  • 户撒长官司

    明代云南土司名。麓川故地,明朝“三征麓川”时,兵部尚书王骥于正统七年(1442)令其把总赖罗义驻守,后升为长官司,治所即今云南陇川县西北户撒。清初废为勐庄。康熙三十一年(1692)复置。雍正二年(17

  • 僧差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

  • 旗籍

    旗人的旗属、籍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建成八旗,即以行军旗色定其官兵籍属。某一旗人的籍贯,称某某旗分、某甲喇、某佐领。入关以后,旗人户籍皆在京师,故都视京师为“乡土”、驻防为“出

  • 赤面国

    吐蕃之别称。又称赭面国。据敦煌汉文文书《释迦牟尼如来像法灭尽之记》有此称。有藏文“gdong dmar gyi yul”意译。参见“赭面图”(2487页)、“吐蕃”(765页)。

  • 万俟道洛

    ?—5307北魏末关陇人民起义军将领。又作万俟道乐。族属匈奴。参加万俟丑奴领导的高平镇(今宁夏固原)起义,署行台。孝庄帝永安三年(530),万俟丑奴兵败被执杀后,犹据原州(魏改高平镇置,治今固原),抗

  • 爱里

    见“埃勒”(1801页)。

  • 寻斯干

    见“撒麻耳干”(2495页)。

  • 田九龙

    1527—1609明代湖广容美司土官。字子云,号八峰。土家族。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宣抚使※田世爵次子。嘉靖年间(1522—1566),随父兄赴东南沿海征剿倭寇,多立战功。初,助其侄摄理司务。二侄均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