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

?—1865

清朝将领。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内蒙古科尔沁左后旗东北)人。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五年(1825),承袭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爵。后授御前大臣、蒙古正蓝旗、满洲镶白旗都统。咸丰三年(1853),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河南。他奉命同左都御史花沙纳负责京城各旗营防,并疏陈稽察章程12条,被采纳。不久,受命为参赞大臣,率蒙古骑兵与钦差大臣胜保,奉命大将军惠亲王绵愉率师出御并堵击北伐军。次年,督军炮毙吉文元。五年,于河北连镇俘林凤祥。胜保因兵败被革职后,他节制诸军至山东高唐州追击太平军,于荏平县冯官屯杀害李开芳。封博多勒噶台亲王,世袭罔替。八年(1858),任钦差大臣,督办军务,抵御英国侵略军侵犯天津海口。后因直隶总督谭延襄海口疏防,炮台失陷,英船驶入内河。九年,指挥大沽口海战,大败侵略军。十年,以英法联军复入侵,北塘、大沽口相继失陷,毁圆明园,革内大臣、都统职,带兵留守通州,仍领钦差大臣关防。后督军南下,于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等省残酷镇压捻军,历时6载。曾屡被赖文光、张宗禹所败。同治四年(1865),于山东曹州(今菏泽)高楼寨附近的吴家店被农民军宋景诗部和捻军包围、击毙。谥忠。

猜你喜欢

  • 涉勒

    见“敕勒”(1983页)。

  • 陶虎

    即“陶新春”(1960页)。

  • 赵国安

    元朝将领。又名帖木儿。蒙古汪古部人。征行大元帅※按竺迩子。世祖至元四年(1267)兄国宝卒,子世荣幼,代袭职,为蒙古汉军元帅,兼文州吐蕃万户府达鲁花赤。后以其兄安边功,进昭勇大将军。十五年,讨擒叛王秃

  • 马湖三十七部蛮

    宋代四川马湖蛮属下众部落名。乌蛮系统。总首领自称“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分布在今马边县至雷波县地区。一般认为与彝族有密切关系。

  • 杓窊印

    又作鹰纽印。“杓窊”,契丹语,是契丹族对鹰类总的称呼。以此形状作印纽的印称为“杓窊印”,取其疾速之义。是发兵时皇帝诏赐给将帅,用以调发兵马所用的专印,与※金鱼符、※银牌的作用略同。

  • 奢世统

    明末四川永宁宣抚使奢效忠妻。彝族。万历(1573—1620)初,夫死,己无子,抚养侄※奢崇明为子,以嫡妻争夺宣抚司印,与效忠妾奢世续相攻杀。聚土兵万余将击永宁。后明廷准巡按所议,给其2人同时冠带,分地

  • 酉阳宣抚司

    见“酉阳宣慰司”(1050页)。

  • 上驷院

    清代官署名。初名御马监。顺治十八年(1661),改名为阿敦衙门。“阿敦”满语意为“牧群”、“马群”,即管理牲畜、训育御马的机构。专为皇帝、后妃、皇子巡幸出游、围场射猎提供马匹。康熙十六年(1677),

  • 尤勒巴尔斯汗

    见“尧乐巴斯汗”(755页)。

  • 多沙阿波起义

    云南红河地区哈尼、彝、傣、苗、汉各族人民反土司斗争。1918年,在云南猛弄(今元阳县境)和猛丁(今金平县境)两土司境内,爆发的以哈尼族为主联合各族农民、农奴反土司的武装起义。先是,因各族人民不堪土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