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余阙

余阙

1303—1358

元代党项(唐兀)人。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家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父沙剌藏卜,居官庐州(今安徽合肥),遂为庐州人。少丧父,家贫,13岁始就学。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后奉诏入京为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3月内理冤狱500件。与上官不合,弃官归家。后复为翰林修撰,参与修宋、辽、金史。后拜监察御史,敢率直上言。改中书礼部员外郎,寻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力促右丞相沙班帅师镇压广西莫徭,并为其筹集粮饷。对沙班的怙权自用,每抗辞相沮。后改集贤经历,迁翰林待制,出佥浙东道廉访司事。元末农民起义暴发后,至正十二年(1352)任淮西宣慰副使,驻守安庆,抗击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升为同知淮西宣慰副都元帅,十六年转淮南参知政事,十七年拜淮南行省右丞。守安庆6年,与农民军大小200余战。农民军赵普胜与陈友谅联合攻安庆,十八年(1358)城破自尽。一生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有新意,尤工诗文,能达其所欲言。弟子辑其诗文成集,因曾耕读于青阳山,号青阳先生,名《青阳先生文集》。其中《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记叙了党项人的习俗及其变化。元朝追赠其为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后增谥文忠,追封夏国公。明初,诏立庙于忠节坊,岁时致祭。有孤子渊,为明初举人。子孙经20余代传衍至今,现安徽合肥、安庆一带仍有后裔,并有《余氏宗谱》传世。

猜你喜欢

  • 纳西语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永胜、宁蒗、德钦、中甸、剑川、鹤庆、兰坪,四川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盐边等县,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27万。纳西

  • 雷公山

    山名。清代又称牛皮箐。位于贵州省东南苗岭山脉。海拔2179公尺。重山叠嶂,绵亘二三百里。北倚丹江(今雷山县北),南接古州(今榕江),西连都匀、八寨(今丹寨),东达清江(今剑河)、台拱(今台江)。山中危

  • 东夷考略

    书名。明苕上愚公(即茅瑞征,字伯符,归安人)撰。1卷。内容共分4篇:首篇女直,记秦汉以来女真族之历史沿革;次篇海西,记南、北关王台、祝孔革所部族发展变化;三篇建州,记王杲阿台之事迹及努尔哈赤兴起;四篇

  • 高梁河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高梁河位于辽南京(今北京)之北,今北京城-西北西直门外仍存高梁桥名称。辽景宗保宁十一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军亲征北汉,时北汉臣服契丹,契丹出兵

  • 龙头

    参见“最玛”(2221页)。

  • 阿注婚姻

    云南宁蒗永宁部分纳西族的对偶婚制。建立阿注关系的双方,男不娶,女不嫁,各居母家,分属两个家庭,亦无共同经济基础,生产生活均处于各自家庭。男子夜至女家去过偶居生活,次晨回母家。偶居所生子女属女方,由女子

  • 哈尼梯田

    哈尼族经营水稻耕作的方式。云南不少山地民族都能开垦梯田,但所垦台数之多、技术之精,首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并别具特色。史载,明初为鼓励农垦,对于率众开荒、扩大耕地的头人,曾授予土官职务。清嘉庆《临安府志

  • 且卜拉

    又称“达牟欧”。独龙语音译,意为“山神”。即“司野兽之神”。过去独龙族每个家族都有公共猎场,习惯季节性集体狩猎,出猎前必须集体举祭山神,参加狩猎者用玉米面、荞麦面等捏成虎、豹、熊、鹿、岩羊、野牛、野猪

  • 亦集乃战役

    ①明朝和北元的一次战争。洪武十三年(1380)二月,明太祖朱元璋因故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率众万余屯于和林,并不时南下袭击西北明塞,遂命驻陕西的西平侯※沐英(回族,一说苗族)出征。沐英率兵至灵州(

  • 会同馆

    元、明、清三朝主管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之机构。元至元九年(1272) (一说十三年,1276,误)十月置。前身为唐四方馆。初时置时废,不常设。元贞元年(1295),定以礼部尚书兼领馆事后,遂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