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伯颜

伯颜

①蒙古语音译,意为“富人”一作巴延。相当于汉语的“财主”、“富翁”。古代蒙古社会富裕牧户主人的身分标志。据《元朝秘史》,约九世纪后半叶,成吉思汗十二世祖脱罗豁勒真即称此。亦被引申为一种称号,用以称呼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支配某一地方的主人。蒙古人亦常用此作为名字。 ②(1236—1295)元朝军事家。蒙古八邻氏。开国功臣阿剌孙,晓古台子。生于伊儿汗国。以深谋善断著称,信奉也里可温教(基督教)。至元初,受伊儿汗旭烈兀命出使大汗廷,深得忽必烈赏识,留作侍臣,与谋国事。至元二年(1265),任中书左丞相,改右丞。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十一年复任左丞相,行省荆湖。总3路兵攻宋,与阿术统中路,取鄂州(今湖北武汉)、汉阳等地,沿长江东下。次年取黄州、蕲州、江州、安庆、池州等地,大败宋宰相贾似道军于丁家洲,收降太平州、滁州,下建康(今江苏南京),进右丞相。十一月,分兵3路进军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右丞阿塔海取中道,节制诸军并进。十三年,陷临安,俘宋帝、谢太后等北还,取宋地37府、128州、700余县。十四年,奉诏北上,大败叛王昔里吉等于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十八年,从皇太子真金抚军漠北,益藤州4900户为食邑。二十二年,代宗王阿只吉总军西北。二十四年,从世祖平乃颜之乱。二十六年,任知和林枢密院事。二十九年,招降叛王明理铁木儿,屡败海都叛军。后遭谗陷,罢职,居大同。三十一年,世祖卒,受顾命翊戴铁穆耳(成宗)即位,复任知枢密院事。十二月(1295年初)病卒。大德八年(1304),追封淮安王。至正四年(1344),加封淮王。有《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以志其功。 ③(?—1340)元朝大臣。蒙古蔑儿乞氏。谨只儿之子。15岁侍海山(武宗)于藩邸。成宗大德三年(1299),从征叛王海都。五年,连战于迭怯里古、合剌合塔。十年,讨降斡罗思、失班。十一年,赐号“拔都”(勇士)。武宗即位后,历任吏部尚书、御史中丞。至大二年(1309),任尚书平章政事,领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仁宗延祐三年(1316),为武宗子周王和世㻋府常侍。后于仁宗、英宗、泰定帝朝历任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御史大夫,江浙、江西、河南等行省平章政事等职。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与燕铁木儿迎立武宗次子图帖睦尔(文宗),以功加太尉,历任御史大夫、中政院使。明宗立,拜中书左丞相。文宗复位后,任知枢密院事,封浚宁王。至顺三年(1332),奉太后命迎立宁宗懿璘质班。次年,又奉顺帝妥懽贴睦尔即位,任中书右丞相,进封秦王,总领蒙古、钦察、斡罗思诸卫亲军都指挥使。元统三年(1335),以谋逆罪,奏诛中书左丞相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鸩杀皇后伯牙吾氏,赐号“答刺罕”。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为由,严禁汉人、南人执军器,主张尽东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至元五年(1339),进大丞相。把持朝政,专权自恣,变乱成宪,构陷异己,擅杀郯王彻彻秃,贬黜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威顺王宽彻普化。为顺帝所患。六年,其侄御史大夫脱脱乘其出猎之机,奉旨将其罢黜,谪徙南恩州阳春县,途中病死于龙兴路驿舍。 ④(1295—1358)元朝大臣。学者。一名师圣,字宗道。哈剌鲁氏。世居开州濮阳县(今河南濮阳西南),隶蒙古万户府军籍。6岁,从师读《孝经》、《论语》,及长,受业于宋进士黄坦,读朱子之书,结中原文士。顺帝至正四年(1344),以隐士被征入京,授翰林待制,预修《金史》。书成,辞归。复起为江西廉访佥事,后以病归里,从学者至千余人。十八年,以河南义军蜂起,结乡民为伍以自保,后避兵至磁州(今河北磁县),从者数十万家。后被义军执杀,追赠奉议大夫、佥太常礼仪院事,谥文节。平生修辑《六经》,多所著述,皆毁于兵。

猜你喜欢

  • 大慈法王

    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释迦也失的封号。宣德九年(1434),明中央王朝封※释迦也失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 噶迥寺

    寺庙名。又称“噶迥多吉英寺”。地处拉萨河下游南岸的热玛冈村,自拉萨西南行约两公里处。建于赞普赤德松赞(798—815年在位)时。该寺早已破败,唯噶迥寺建寺碑尚保存完好,碑文共藏文57列,字迹清晰,内载

  • 公田制

    辽圣宗时屯田戍边的一种田制。是时沿边各置屯田戍兵,以种田积谷代替军饷。规定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是为公田制。

  • 博学鸿词科

    制科名。宋代作博学宏词。清廷以征朝野汉文士入翰林的科目。康熙十七年(1678),圣祖玄烨下诏开科。命内外各大臣举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者,不论已仕未仕,各就真知灼见为请,令赴礼部报名候试,定期于殿廷考试

  • 安广县

    旧县名。在今吉林省西北部嫩江西岸、大安县西。明属泰宁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儿河南岸垦地置安广县、治解家窝铺,隶洮南府。为清末实行土地放垦,割旗地而置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195

  • 西域十六都督州府

    见“西域十六府”(710页)。

  • 夏国世次

    书名。西夏大臣罗世昌撰。20卷。世昌自南院宣徽使自请罢职后,流寓龙州(今陕西省志丹县北),知国将亡,而谱撰夏国历代世次藏之。元代尚存,今不存。

  •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辽,置12宫1府,下皆设瓦里。滂为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之一瓦里。又,辽圣宗※兴圣宫下有一※石烈(相当于“县”或“乡”)名“

  • 川滇边务大臣

    参见“边务大臣”(655页)。

  • 伊秩靡

    西汉时乌孙大昆弥(王)。※翁归靡第三子大乐子。成帝永始元年(前16),大昆弥雌栗靡被末振将遣人杀害后,被汉中郎将段会宗等立为大昆弥。为报杀侄仇,命翎侯难栖杀末振将。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进京朝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