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弩失毕
西突厥部落。属十姓部落西厢(右厢),居碎叶川(今楚河)西。共有五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与※五咄陆部不睦,常互相争战。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据有乙毗咄陆可汗故地,自号※泥伏沙钵略可汗,统领五弩失毕、※五咄陆。显庆二年(657),西突厥灭亡后,唐于其地置濛池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统领五部众。历传※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怀道、※阿史那昕。
西突厥部落。属十姓部落西厢(右厢),居碎叶川(今楚河)西。共有五部:阿悉结阙部、阿悉结泥熟部、哥舒阙部、哥舒处半部、拔塞干部。每部设一俟斤统辖。与※五咄陆部不睦,常互相争战。唐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率众西走,据有乙毗咄陆可汗故地,自号※泥伏沙钵略可汗,统领五弩失毕、※五咄陆。显庆二年(657),西突厥灭亡后,唐于其地置濛池都护府,以阿史那步真为继往绝可汗,兼濛池都护,统领五部众。历传※阿史那斛瑟罗、※阿史那怀道、※阿史那昕。
见“耶律夷腊葛”(1325页)。
树名。又称桄榔树。产于古代牂柯郡句町县(今云南广南县)。《临海异物志》云:“桄榔木外皮有毛,似栟榈而散生。其木刚,作鋘锄利如铁,中石更利,唯中焦根乃致败耳。皮中有似捣稻米片,又似麦面,中作饼耳”。此树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唐开元十四年(726),奉父命朝唐,贡方物。
县名。其地居有苗、水、侗、瑶等族。隋以前与贵州独山县为夜郎之毋敛地。唐为环州属地。宋属融州,后置州。元降为县。旋复为州,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省州入思恩县。十七年(13
见“旗民”(2460页)。
1694—1758著名伊斯兰教人士。中国伊斯兰教大拱北门宦(属嘎底林耶派)创始人祁静一得力门生。东乡族。世居甘肃东乡黑泉沟坪庄。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具有渊博的伊斯兰教知识。初任四川省阆中县大礼拜寺开
1685—1737内蒙古归化城土默特广安寺活佛。康熙二十三年(1684),吹萨嘎巴达彦齐活佛圆寂后确认其为呼毕勒罕转世者。三十三年(1694),在寺内坐床。三十六年(1697),以哈达五条、佛像一尊、
参见“萨迦五祖”(2010页)。
?—337十六国时期后赵太子。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后赵主※石虎子。初随父事石勒,以骁勇著称。后赵太和元年(328),以左卫将军从石勒攻前赵主刘曜于洛阳,都督中军事,执曜。拜征东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