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于谨

于谨

493—568

北魏至北周大臣。字思敬,小名巨弥(一作巨引)。河南洛阳人。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陇西郡守于提子。晓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初屏居闾里,未有仕进之志。正光四年(523),始为铠曹参军,从大行台元纂北征柔然。次年,为长流参军,随广阳王元渊北上镇压斛律野谷禄义军。拜积射将军。孝昌二年(526),从渊弹压鲜于修礼义军。率军与梁将曹义宗相战于穰城(今河南邓县)附近,晋都督、宣威将军。建义元年(528),任镇远将军,转直寝。随元天穆镇压葛荣、邢杲,从尔朱天光破万俟丑奴等,封石城县伯。累迁征北大将军、大都督。太昌元年(532),从天光与高欢战于韩陵山,兵败入关,任卫将军、咸阳郡守,进言建都关中之策。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西迁。从宇文泰征潼关,破迴洛城(今河南孟津县东),任北雍州刺史,进爵兰田县公。大统三年(537),为东伐前锋,拔弘农,战沙苑,进爵常山郡公。从战河桥,拜大丞相府长史,兼大行台尚书,迁太子太保。十二年(546),拜尚书左仆射,领司农卿。率兵镇潼关,加授华州刺史,寻拜司空。十五年(549),进位柱国大将军。恭帝元年(554),为雍州刺史。率师攻梁江陵,杀元帝,立萧��为后梁主。别封新野郡公,司乐作《常山郡公平梁歌》十首颂之。后拜大司徒(一说大司寇)。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封燕国公,迁太傅、大宗伯,参议朝政。保定三年(563),以其为三老。天和二年(567),任雍州牧。卒,赠太师、雍州刺史等,谥文。

猜你喜欢

  • 藏语音译,意为“平民”。吐蕃社会等级之一。不同于奴隶,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和经济权力。有纳税义务,但可不承担劳役。是时该等级人数不甚多。

  • 大人之国

    见“长狄”(363页)。

  • 萨雅克鄂拓克

    参见“萨雅克部”(2012页)。

  • 绒朗四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又作“绒朗四部”。门巴语音译,“绒朗”为河名,意为“谷里河”、“窄沟河”。18世纪初按地域区划的四措为:绒朗堆措、绒朗麦措、喜尔独本措和日哄奎当措。四指地处于该河流域,

  • 胡笃堇

    见“耶律弘古”(1308页)。

  • 侗戏

    侗族戏曲剧种之一。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兴起于贵州黎平,流传于贵州榕江、从江,广西三江、融水、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相传为黎平腊洞侗族人※吴文彩所创。由侗族叙事大歌发展而来,同时借

  • 九姓回鹘可汗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保义可汗记功碑》、《九姓回鹘爱登里啰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汁圣文神武碑》、《哈拉巴剌哈逊碑》。1890年芬兰学者黑格尔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左岸,旧回鹘都城哈拉巴剌哈逊发现。碑文以突厥文、粟特

  • 白月

    蒙古人对岁首正月之称谓。蒙古语称“查干萨剌”。蒙古族风俗尚白,以白色为纯洁、吉祥、神圣的象征,故称一年起始月份为“白月”。白月元旦(春节)亦被称为“白节”。此俗始于元代,据《马可波罗行纪》载,届时,大

  • 敖雷巴尔肯

    旧时萨满教神祗之一。达斡尔语音译,意为“狐仙爷”。“肯”,亦作“汗”或“坎”。流行于达斡尔族地区。传说其为狐狸、黄鼠狼变成的精灵,出现于清末,因修道年短,不能进入官衙。作祟能使人生病或神经错乱,故家家

  • 黎语支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海南省。族语支包括黎语和海南省西海岸的昌化江出海处沿江两岸约6万居民使用的“村话”。使用黎语支语言的人口约87万(1982年)。黎语支语言的特点:声母简单、韵母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