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也里

也里

见“哈烈”(1630页)。

猜你喜欢

  • 苗疆边墙

    明代在苗疆所设的沿边土墙。万历四十三年(1615),辰沅兵备参政蔡复一以苗路崎岖难以周防为由,自贵州铜仁至湖南保靖沿边建筑土墙。墙宽4尺,高9尺,墙外深濠,濠外栽竹签棘刺。迤山亘水380余里,费官银4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

  • 云南国诏

    相传为唐初云南僰国(白子国、建宁国)酋长※张乐进求的王号。传说张乐进求为※仁果、※龙佑那之后裔,仁果建白子国,都白崖(今云南省弥度红岩),传至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改国号为建宁国。唐

  • 勐乌土把总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清通典》载:“云南土把总五十五人,曰勐乌一人。”《清文献通考》载:“勐乌土司,在普洱府边外。”明成化年间(1465—1487),宣慰使※三宝历代曾命其子三凯冷食邑于

  • 辖戛斯国王府

    契丹于柯尔克孜族先民辖戛斯人居地所设置的管理机构。辖戛斯,即唐时黠戛斯,游牧于叶尼塞河至阿尔泰山一带。10世纪初,契丹兴起(907年建国,947年改称辽),取代黠戛斯汗国在蒙古高原的统治。辽太宗天显六

  • 见“须卜居次”(1704页)。

  • 马蹄袖

    清代满族一种礼服袖口式样。流行于东北、北方满族地区。其制独特,袖口狭窄,呈斜线状,上长下短,盖手背处稍长,对着手心处稍短,因形似马蹄,故名。如以便服作礼服,则要另做马蹄袖,扣于袖内,俗称“龙吞口”,礼

  • 乞卜察克

    即“钦察”(1667页)。

  • 哈勒珲卫

    见“虎儿文卫”(1385页)。

  •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