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孙

乌孙

西域古国名。王治赤谷城(今新疆阿克苏河上游前苏联境内伊什提克一带)。其民原活动于敦煌、祁连间,后被大月氏所破,部众附属匈奴。汉文帝后三年(前161)左右,乌孙挟匈奴之力率族西迁塞人故地(今伊犁河流域一带),逐大月氏,据有其地。故其民中有塞种、大月氏种。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众63万,胜兵18万余。王曰昆弥。国王之下设相、大禄、左右大将2人,侯3人,大将、都尉各1人,大吏1人,太监、舍中大吏各2人,骑君1人。其国土地平坦,严寒多雨,林木茂密。居民从事游牧。国多马。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出使西域,乌孙与汉结盟抗击匈奴。汉先后以宗室女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嫁乌孙王。本始三年(前71),与汉联兵大破匈奴。后属西域都护统辖。汉于赤谷城驻兵屯田。自乌就屠自立为昆弥,其人民地界分为二,分立大、小两昆弥,局势动荡,国力渐衰。北魏时遭柔然劫略,遂迁于葱岭山中。南朝宋元嘉十四年(437),北魏遣使者董琬等使其国。后常入朝贡献。

附:乌孙昆弥世系

猜你喜欢

  • 故太师铭石记

    辽代契丹大字墓志。刻于辽兴宗重熙二十五年(1056)十月二十二日(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已改为清宁元年,此乃刻志者不知改元所致)。墓志一合。盖刻汉文篆字两行“故太师铭石记”;志文刻契丹大字40行,约1800

  • 大尚论议准达日扎夏请封书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217号卷子。全卷藏文12行。系吐蕃河西大尚论节度衙发出之文件,内载议准部下达日扎夏请封之事。内容是:龙年孟春一月上旬,大尚论节度衙收到部下达日札夏自宗喀孜

  • 矮儿克勿

    见“满五索”(2389页)。

  • 正统临戎录

    书名。明杨铭撰。1卷。杨铭本名哈铭,蒙古族。幼从其父杨只为通事。正统十四年(1449),随父与指挥使吴良出使瓦剌,被也先太师拘留。“土木之役”英宗被俘后,常侍英宗左右。是书记其被拘原委,面见英宗,侍其

  • 湘川蛮

    南北朝时湘川少数民族的总称。古称※荆蛮,秦汉称※黔中蛮或长沙武陵蛮。分布在今湖南湘、资二水流域,广西桂江、广东北江流域大部以及湖北陆水流域。以居湘川而得名。永明三年(485),其首领陈双、李答等举兵,

  • 陈瞻

    ?—506北魏起义首领。泾州(治今甘肃泾州县北)人。族属休屠胡(又作屠各胡)。宣武帝正始三年(506)正月,聚众起事,自称王,改元圣明。与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羌人吕苟儿、休屠胡王智起义相呼应。七月,

  • 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和雇和买

    见“和雇”(1445页)与“和买”(1442页)。

  • 孤竹

    古国名商代为东夷孤竹国,甲骨文单称“竹”。《尔雅》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商末,孤竹君长子伯夷、少子叔齐互相让位,周武王灭商,二人不食周粟而死。春秋时为山戎属国,东北夷所建。一说为伯夷

  • 智诚洞碑

    唐代壮族摩崖石刻碑铭。唐韦敬辨撰。敬辨澄州(今广西上林县)人,壮族。为其任廖州(今广西上林等地)刺史时所撰。碑高164厘米,宽79厘米。碑文从右到左竖刻,凡24行,首行42字,末行32字,余为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