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郡
①战国楚置。辖境约相当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后地入秦。治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一说治沅陵县(今县西南)。辖境扩大有今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部。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武陵郡。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黔州为黔中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黔州。参见“黔州”。
①战国楚置。辖境约相当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后地入秦。治临沅县(今湖南常德市);一说治沅陵县(今县西南)。辖境扩大有今湖南沅江、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部。西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武陵郡。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黔州为黔中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黔州。参见“黔州”。
官署名。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洪武十七年(1384)置,设令一人,正七品;丞一人,从七品。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人,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长随、奉
?—843唐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东北)人,字匡美。顺宗时,为宦入侍东宫。历宪、敬、文、武宗四朝。先后任平卢、凤翔等节度监军,数任内外五坊使,贪暴阴狠。文宗时,擢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以分宦官王守
①(?—前190)秦朝末年人,字子房。其先为战国韩人,祖与父相继为韩五世相。秦灭韩后,图谋复国,倾家财求刺客,于博浪沙(今河南郏县东)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旋亡匿下邳,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秦二世
古代明器,或叫魂魄瓶,也称谷仓罐。多系青瓷器。器形作平口罐或五孔罐状。在大罈上堆塑楼阙、人物、佛像、鸟兽等,有的上面有纪年文字,是一种与宗教迷信有关的随葬器物。都发现于中国南方的六朝初期墓里,为这时期
古部落名。又作斯结。铁勒之一部。游牧于土拉河北,始属突厥,后属薛延陀。贞观二十年(646),唐灭薛延陀,次年,以其地为卢山都督府,隶于燕然都护府。
贡举科目之一。北宋熙宁四年(1071)后,由明法科改,只准熙宁五年前明经和诸科举人不能改试进士科者应试,考试律令、《刑统》大义、断案。崇宁初罢,建炎二年(1128)复立,绍兴十六年(1146)又罢。
周代铜矛之一种。车战五兵之一。《考工记》曰,其柄长二丈四尺。为兵器之长者,用于车战。
914—986北宋大名临清(今河北临西)人,字德升。五代时历仕唐、晋、汉、周,有战功。周末为凤翔节度使,加检校太师、西面缘边副都部署。宋初加兼中书令,乾德二年(964)复镇凤翔。开宝二年(969)入朝
?—554北朝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孝正。北魏正光中,从临淮王元或援寿春(今安徽寿县),击杀梁将夏侯景超,并受命招抚淮南流亡。北魏末,随雍州刺史贺拔岳入关,为开府主簿。西魏大统初,率军镇压
前536—前487春秋末鲁国人,姓闵,名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列名孔门德行之科。上事父母,下顺兄弟,以孝著称。孔子称赞:“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鲁季氏召之为费宰,辞而不就。史称其“不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