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赞
官名。明洪武九年(1376)置。初隶殿庭仪礼司,二人,正九品。三十年,改隶鸿胪寺。建文中升秩。成祖即位,复旧。其后员额屡增自四人至九人,改从九品。掌典赞仪之事。清亦置,秩从九品。
官名。明洪武九年(1376)置。初隶殿庭仪礼司,二人,正九品。三十年,改隶鸿胪寺。建文中升秩。成祖即位,复旧。其后员额屡增自四人至九人,改从九品。掌典赞仪之事。清亦置,秩从九品。
隋开皇九年(589)改湘州为潭州,以州治南七十里昭潭为名。治长沙县(今市),辖境相当今湖南资水流域以东,双峰、醴陵等县以北和益阳市、连云山以南地区。唐时西南部缩小(资水上游另置邵州)。五代楚建都于此,
战国木牍。1979—1980年出土于四川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第50号墓。共两件,长度同为46厘米。一件宽3.5厘米,厚0.5厘米,正面残损,不能辨认其有否文字。另一件宽2.5厘米,厚0.4厘米,正背面皆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汾州置。治义川县(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唐移治今宜川县,宋改名宜川县)。隋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贞观后属关内道。北宋初属陕西路,后属永兴军路。金属鄜延路
历(曆)书名。简称《野获编》。明沈德符撰。初成二十卷,续成《续编》十二卷。上记朝廷典章制度、治乱得失,下及风土人情、遗闻轶事,内容博洽详实。原未分类,清康熙间桐乡钱枋(字尔载)苦其难以查考,重予排纂,
唐高宗年号(682—683)。凡二年。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九月由西安游艺学塾扩建而成。丁士彬、端方先后任总办,吴廷锡、周茂诚、程伯诚相继任提调。丁信夫、萧开太、葛道殿任教习。以招本省贡生、监生、文童为主,兼及外省官商子弟。分
即“谢灵运”。
?—1232合达又作合打、合答、哈达。金女真人,名瞻,字景山。贞祐初,充护卫,送岐国公主赴蒙古。贞祐三年(1215),以平州之众降于石抹也先之子燕京行省官咸得不。旋率部下傍海道归金。先驻山东,接应蒙古
①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南。属汾阴郡。北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②隋开皇十六年(596)分猗氏县置,治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属蒲州。唐初曾为蒲州治。天宝十三载(754),改为临
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门客。孟尝君奉之以四马百人之食,遇之甚厚。他每言辄毁孟尝君。人问其故,他云:我无分寸之功而得此厚遇,此乃以毁谩立功,孟尝君之所以有长者之誉,正是毁谩所致。见《战国策·齐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