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尉
官名。隋初为散官号。炀帝省。唐时为四转勋官,比正六品。辽、金、元皆置为勋阶。金为十二阶之第九阶,正六品。元为十阶之第九阶,正五品,止用于封赠。明亦为勋阶称号。正五品武官再考称职者授予。
官名。隋初为散官号。炀帝省。唐时为四转勋官,比正六品。辽、金、元皆置为勋阶。金为十二阶之第九阶,正六品。元为十阶之第九阶,正五品,止用于封赠。明亦为勋阶称号。正五品武官再考称职者授予。
又作也可那演、也可那延。蒙古语,意为大官人,即官员之长。元太祖幼子拖雷曾有此称号(参见“太上皇也可那颜”)。耶律秃花随木华黎攻山东、河北有功,也加此号。
1135—1208南宋江阴军(治今江苏江阴)人,字宗卿。隆兴进士。为建康府观察推官,虞允文奇其才,奏除国子博士。有旨赐对,建言“恢复之志不可忘,恢复之事未易举”。知秀州华亭县,修复捍海堰。光宗时,以焕
诗类名。指臣子应皇帝诏命所作、所和的诗。标题有“应制”二字,故名。唐初多以“应诏”为题,武则天名曌,讳“诏”为“制”。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借以表达对统治者的期望。
1011—1077北宋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少随父徙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居城西北苏门山,刻苦为学。出游河、汾、淮、汉,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晚居
春秋晋邑。战国属韩,后入秦。西汉置县。治今河南沁阳市。属河内郡。西晋为河内郡治。北朝又为怀州治。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为河内县。
春秋时郑国人。郑穆公之女。初嫁郑国子蛮,子蛮死,改嫁陈国大夫夏御叔,生子征舒。御叔死,与陈灵公及大夫孔宁、仪行父通奸。鲁宣公十年(前599),征舒杀灵公。孔宁、仪行父奔楚,楚庄王借讨乱灭陈。她被掳至楚
即“南诏中兴二年画卷”。
官称别名。唐御史台置侍御史四人,以年资深者一人掌台内日常事务,名知杂事,称为杂端或台端,余三人称散端。杂端多以前行(吏部、兵部)郎官兼充。
清代封爵之制。凡先后两次以上封授世爵者,准以两爵合并为高一级爵位承袭,谓之并袭。如云骑尉又得一云骑尉,可合并为骑都尉之类。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升茶陵县置。治今茶陵县。辖今湖南茶陵县地。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又降为县。明成化十八年(1482)复升为州,属长沙府。1913年又改为茶陵县。《读史方舆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