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
538—592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隋河南新安人,原名豹,字子通。少慷慨,有胆略。仕北周,历任新安太守,永、和二州刺史,数挫陈军。入隋,拜庐州总管。开皇九年(589),大举攻陈,为先锋,率五百人渡江至采石(今安徽当涂北),自南路直取建康,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以曾纵兵掳掠,未能加爵,官至凉州总管,守卫边境。后征还京,病卒于大兴。
韩擒虎
宋徽宗赵佶陵名“永祐陵”,宋人也以“祐陵”称徽宗。
见“奚”。
战国时齐国大败魏国的战役。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次年,齐威王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起兵伐魏救韩,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市)。魏太子申、庞涓率兵十万迎战。孙膑以“减灶诱
见“左史①”。
即“黄帝内经明堂类成”。
西汉元朔二年(前127)置。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东汉移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北)。东汉末年废。东汉时匈奴南单于分部众屯此,助汉守边。
官名。西晋武帝太康中始置,为尚书省六曹尚书之一,职掌不详。东晋南朝省,唯设殿中郎领尚书省殿中曹。北魏复置,领宫中兵马,典宫禁宿卫及仓库,或说领殿中、直事、三公、驾部四郎曹。北齐沿置,员一人,为尚书省六
古族名。又称罗舞、罗胡、罗武、罗羽。源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出现于武定一带的罗婺部。为东方乌蛮三十七部中最强悍的一部。在明代已使用阿町爨字(即老彝文)。明嘉靖中,武定府改归流官,其部落流入云南、大理、楚雄、
书名。即《使西域记》。明陈诚、李暹撰。一卷。诚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任吏部侍郎。永乐十二年(1414),随太监李暹出使西域哈烈(在今阿富汗西北部)、撒马尔罕(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诸地。永乐十四年
见“虎拦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