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厅
明为雷波乡,清康熙初设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废土司,改置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升为厅,隶叙州府。即今四川雷波县。
明为雷波乡,清康熙初设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废土司,改置雷波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升为厅,隶叙州府。即今四川雷波县。
清道光二年(1822)置,治今湖南古丈县。属永顺府。1913年改设古丈县。
官署名。宋代太常寺所属机构,掌大中小祠礼差行事官及币帛、蜡烛、礼料。
见“奏狱”。
党项人。西夏初期切韵博士。与令犬长共同编纂西夏文字典《音同》。
宋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余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宋哲宗时,陕西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
西汉置。治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属张掖郡。东汉献帝后为西郡治。北魏改名永宁县。《汉书·赵充国传》:“张掖日勒,皆当北塞,有通谷水草”,即此。
官署名。北宋置。掌供奉乘舆步辇及宫廷车乘之事。监官三人,以诸司使及内侍充任。其下有供御指挥使、副兵马使、供御辇官、次供御辇官、下都军使、下都辇官等,分掌轮流擎御辇,荷负御衣箱,伺候宫中及外戚车舆。
?—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名小白。僖公之子,襄公之弟。为公子时因见内乱,离齐至莒(今山东莒县)。襄公被杀,齐之大夫迎立为君。即位后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国势强盛。桓公七年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分宣州置。属江南东路。治广德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地当苏、皖、浙交通冲要,为杭州西北重镇。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术和元至元十二年(1275)阿剌罕
地名。唐南诏时置,驻今云南普洱县。宋大理国时改置步日部。元初改置普日思摩甸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