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63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374—前363年在位。名若山。韩哀侯子。公元前374年,韩严杀哀侯而立之,并改元。韩懿侯六年(前369),乘魏乱,与赵合兵攻魏,助魏公子缓争位,败归。同年,韩、赵迁
即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山口。以地当皖河入长江之口,又名皖口镇。元末陈友谅追击胡伯颜至山口镇,即此。
土司名。明洪武五年(1372)改元施溪样头等处长官司置。长官刘姓,自元至清,世守其地。治今贵州玉屏县下溪,居民主要有侗族。
官名。金代置,掌东宫门卫禁钥,正六品。隶宫师府。
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明嘉靖末木瓜土著出砂坪,峨眉、犍为皆震扰,即此。
蒙古语,意为氏族。初为同一祖先后裔组成的血缘组织,氏族名称即成为本氏族成员的姓氏,故姓氏亦称斡孛黑。后来氏族组织吸收其他氏族、部落成员作附属人口,加以役使,斡孛黑便具有游牧人村落性质。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11.15)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湖北留日学生组织的地方自治研究会主办,吕嘉荣主编。设论著、译述、调查、纪事、杂录等栏目。
魏、晋、南朝时依附人户。有两类。一类地位低下,似门附、门徒、义附,身份世代相承,主要从事农业、家内劳动及“凿山浚湖”(《宋书·谢灵运传》),亦“充宿卫”(《南齐书·刘怀珍传》)。一类为富家子弟,多以行
官名。(1)隋开皇六年(586)始置,为刑部头司副长官。大业三年(607)改为宪部承务郎。唐武德初复旧名,二人,从六品上。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随司名改称司刑员外郎、秋官员外郎、司宪员外郎。五代沿置。
①官名。西晋时鲜卑拓跋猗卢置,任以国事,后置左、右。②即宰相。也泛指大臣。《史记·孔子世家》:“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