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共公
春秋时陈国国君。公元前631—前614年在位。名朔。陈穆公之子。时值晋、楚两大国争霸剧烈,他周旋于晋、楚之间,死后子平国继位。
春秋时陈国国君。公元前631—前614年在位。名朔。陈穆公之子。时值晋、楚两大国争霸剧烈,他周旋于晋、楚之间,死后子平国继位。
明代选官制度。京官太常卿以下官职空缺,多由吏部推举,再加任用。京营大号头官以上军官,则多由兵部推举。
即“左骐骥使”。
见“九成宫”。
亦称崤塞。即二崤。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渑池县西。为崤山、渑池间东西交通要隘。《资治通鉴》:西汉景帝前三年(前154)吴、楚反。赵涉遮说周亚夫曰:“吴王素富,怀辑死士久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殽渑阸陿
官署名。属太仆寺。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养马务,次年修建四厩,称天驷监,左右各二,隶属左右骐骥院,各监设监官一人。掌饲养国马,区别其良驽,以备军国之用。熙宁三年(1070)并为左右两监。
又名毛线绣。系用各种颜色的优质毛线,将图案绣制在坚硬、特制的网眼布(钢丝布)上而成。中国的毛线织绣,西汉时期已由新疆流传到中原等地,多为坐垫、褡裢等生活用品。将彩色毛线绣在有网眼的钢丝布上的绒绣,二十
学官名。北宋太学始置,四员。初为太学职事名,由学生担任,掌理诸生学籍及监察出入。徽宗时又置命官直学,为学官,与职事直学并存。后州、县学亦置,各一至二员,差进士或州学生充任,掌本学钱粮。宗学、武学亦设,
书名。明黄绾撰。十二卷,今存六卷。嘉靖二十六年(1547)由其子黄承德主持刻成。认为圣学为经世之学,宋儒非圣学真传,其入门皆由于禅。故举凡周、程、张、朱和陆、王之学,皆在所非之列。表现出作者晚年由笃信
503—559即陈霸先。南朝陈创建者。公元557—559年在位。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东)人,字兴国,小字法生。初为乡里司,后至建康为油库吏。辟为梁广州刺史萧映中直兵参军。因参预平定交州土人李贲之乱,除
元改真定府置。治真定县(今正定县)。属中书省。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灵寿、新乐、定州、蠡县等市、县以南(除安国市、深泽县、辛集市外),沙河、广宗、南宫等市、县以北,饶阳、武邑、枣强等县以西地区。明洪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