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镇抚司
官署名。明初总领禁卫衙门。初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后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各行省亦置,掌各省戍卫。设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六年罢。
官署名。明初总领禁卫衙门。初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后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各行省亦置,掌各省戍卫。设都镇抚,正五品;副镇抚,正六品。六年罢。
1483—1550明山东益都(今青州)人,字伯常。正德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礼部左侍郎等。嘉靖时升户部尚书,总督仓场,兼管西苑农事,又改兵部尚书。后因边境多事,遂遭劾致仕。卒于家。
东汉末译经僧。据《高僧传》,系安息人,于灵帝末游赏洛阳,后以功号曰“骑都尉”。渐解汉言,志宣经典,与严浮调合译《法镜经》,玄口译梵文,浮调笔受,皆“理得音正,尽经微旨”。
指课户逃亡后所欠官府之调粟、调帛、调杂物等三调。南朝齐永明十一年(493)八月,郁林王曾诏令蠲除“逋三调”。
彗星之一种。《吕氏春秋·明理》:“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史记·天官书》入异星类,释其形状“类彗而后曲,象旗”。
宋太宗时,各州设置惠民仓,粮价稍贵,即减价向贫民粜粮,但每人不得超过一斛。真宗以后,名存实亡。南宋时,有些地方还设有惠民仓。
亦称余盐。明代灶户交纳灶课后盈余之盐。嘉靖三十二年(1553)以都御史王坤、御史黄国用议,官收灶户余盐,以垄断盐利,每引给银二钱,充工本,故名。四十四年革。
书名。明官修。一百九十七卷。记武宗在位期间史事,起自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终于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始修,先以杨廷和、蒋冕等为总裁官,复以费宏、石瑶等为总裁,嘉靖四年(152
官名。唐垂拱元年(685)始置,属中书省,员二人,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天授二年(691)增至五人,后除授渐滥,故有“拾遗平斗量”之讥。宋初沿置,多别领中外职任,不专任谏职。端拱元年(988)改名右正
?—869唐人。庞勋部将。咸通九年(868)秋,率军围攻泗州,前后凡七月,克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北),擒唐将李湘、郭厚本。唐将马举率精兵三万救泗州,以火攻击败起义军,退守徐城(今江苏盱眙西北)。后坚守濠
一名鄤子、鄤氏,又作蛮子、蛮中。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南。《水经·伊水注》:径新城县南,“故蛮子国也,县有鄤聚,今名蛮中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