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祀辑略
书名。明无名氏撰。三卷。本书记载历代崇祀孔庙礼仪,起自鲁哀公元年(前494),迄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疑作者为元人。上卷分谥号、庙祀、殿额、座像、冕服、封爵、位序、配享八门。中卷分从祀、乡贤二门。下卷分释奠、乐章、曲阜庙、幸学谒庙、告迁奉安五门。
书名。明无名氏撰。三卷。本书记载历代崇祀孔庙礼仪,起自鲁哀公元年(前494),迄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疑作者为元人。上卷分谥号、庙祀、殿额、座像、冕服、封爵、位序、配享八门。中卷分从祀、乡贤二门。下卷分释奠、乐章、曲阜庙、幸学谒庙、告迁奉安五门。
?—506柔然可汗。豆仑叔。太平八年(492)部众杀可汗豆仑母子,拥其袭位,号候其伏代库者可汗(意为“悦乐王”),改元太安。太安十三年(504)率军攻北魏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北)、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南)
?—前522春秋时蔡国国君。公元前530—前522年在位。名庐。又称蔡平公。蔡灵侯之孙。为楚平王所立。蔡灵侯十二年(前531)楚灵王诱杀灵侯灭蔡,立楚公子去疾为蔡公。后,楚公子去疾弑楚灵王自立,为平王
官名。(1)西汉将军名号。武帝时以韩安国任此职,督护诸将军。不常置。(2)东汉建安十二年(207)曹操改丞相府护军为中护军,其资重得迁护军将军,四品,职掌相同,典武官选举,与中领军(领军将军)同掌禁军
书名。清韩弼元撰。七卷。韩氏字叔起,咸同之际以诗文蜚声江南北,晚年主讲扬州梅花书院,成就甚多。是书文稿多属探讨学术和诗文之作,只有少部分涉及时事。如致曾国藩、郭嵩焘等书,于咸同年间人民颠沛流离之情,言
官名。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东汉桓帝、灵帝时部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专权,以此被禁止仕宦或参预政治活动,时称“党锢”。东汉后期,清议盛行,对时政有很大影响。桓帝时太学生三万余人,以郭泰、贾彪为首,与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
①唐高祖李渊墓。在今陕西三原东之徐木原。堆土成陵,作覆斗形。陵前神道两侧列石虎、石犀、华表等。附葬有太穆皇后窦氏,陪葬有诸王十六、公主一、功臣六。②宋钦宗赵桓陵名“永献陵”,世人亦有时以“献陵”称钦宗
即“和州”。
戍名。涟一作连。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古涟水入淮之口。为南朝齐北东海郡治。《南齐书·桓康传》:建元四年(482),“以康为持节、督青冀二州……北徐之东海涟口戍诸军事、青冀二州刺史”。
?—59东汉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字春卿。少就学长安,习《欧阳尚书》。后教授江淮间。建武十九年(43),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召为议郎,入授太子。每有朝会,光武帝辄令其讲说经书,任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