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饷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明代三饷加派之一。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廷用兵辽东,加派军饷。先定亩加三厘五毫,次年改为七厘,后又增至九厘。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定为岁额。崇祯三年(1630),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
官名。隋开皇三年(583)始置,为散官八郎之一,正七品上。大业三年(607)罢。唐代置为文散官,正七品上。侯爵出身多由此叙阶。北宋沿置。元丰三年(1080)废文散官,改为新寄禄官,正七品,取代旧寄禄官
北宋皇祐五年(1053)以开封府及京东路之曹州,京西路之陈、许、郑、滑四州置。至和二年(1055)罢。崇宁四年(1105)复置。治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辖境屡有变更,大观四年至政和三年(11
清代入疆官兵在新疆屯种之田地。属军屯之一种。其制始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令土默特兵千人,屯垦苏勒厄图、喀喇乌苏。次行于哈密、巴里坤、都尔博勒、西吉木、布隆吉尔。雍正三年(1725)命喀尔喀驻兵屯
官名。宋置诸殿学士,出入侍从,以备顾问,无官守,无典掌,而资望极高。庆历八年(1048),改延恩殿为观文殿,皇祐元年(1049)置大学士,凡曾任宰相者才能除授,以示尊崇。元丰改制,定从二品。嗣后,罢相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置。治今陕西耀县。初属内史,武帝后属左冯翊。东汉初废。永元九年(97)复置。永康元年(167)先零羌围祋祤,即此。三国魏废。
军职名。北宋时,军队作战或教阅,编排队列,临时设押队。神宗时行将兵法和结队法,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名,也称押队,地位仅次于正将、副将。北宋末至南宋,押队作为队的头领之一,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
隋大业初以睦州改置,治雉山县(今淳安县西南新安江水库中)。辖境相当于今浙江淳安县、建德市及桐庐县部分地。唐武德四年(621)复为睦州。
战国时齐国孟尝君飨客之舍名。参见“传舍”。
即许可变。明末农民军首领。崇祯八年(1635)为十三家之一。十二年被顺义王余部推为首领,不久降明。
北宋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一说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字武之。父战死,补右班殿直,为环庆巡检,御西夏屡捷。宋神宗召试骑射,迁路都监,徙鄜延、泾原。参加攻克河州之役,以军功累迁皇城使,为钤辖。后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