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深
北齐平原(今山东聊城北)人,祖籍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本名隐,以字行。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渐用为正令史。荐与丞相高欢,用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小心恭慎,甚得欢心。后转大行台都官郎中。武定七年(549),从丞相高澄攻颍川,单身入城劝西魏大将军王思政降。入齐,迁秘书监、侍中。乾明元年(560),与王晞等拥高演为帝。武成帝时,迁尚书令,封宜阳王。武平二年(571),拜司空,为侍中祖珽所离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复征为司空,转司徒,后以暴疾终。
北齐平原(今山东聊城北)人,祖籍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本名隐,以字行。初为尚书令司马子如贱客,渐用为正令史。荐与丞相高欢,用为大丞相功曹参军,专掌机密,小心恭慎,甚得欢心。后转大行台都官郎中。武定七年(549),从丞相高澄攻颍川,单身入城劝西魏大将军王思政降。入齐,迁秘书监、侍中。乾明元年(560),与王晞等拥高演为帝。武成帝时,迁尚书令,封宜阳王。武平二年(571),拜司空,为侍中祖珽所离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复征为司空,转司徒,后以暴疾终。
满语音译。汉名佐领或简称佐。清代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原为女真人早期兵农合一的临时性组织形式。据载:“凡遇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
宋初邵武(今属福建)人,字同秀。随南唐后主李煜归宋,为御史。太宗时为殿中侍御史。大中祥符二年(1009)致仕。卒年八十三。著有《运历图》、《正己箴》。
1461—1546明浙江乐清人,字肃政,号南屏。弘治进士。历官九江知府、广西参政,参与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嘉靖七年(1528)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次年因病致仕。久之卒。有《南屏遗稿》。
?—933五代时党项人。夏州定难军蕃部指挥使。后梁开平三年(909),族子定难军节度使彝昌为部将高宗益所杀,他被诸将推为留后。受后梁封,官检校司空、定难军节度使。进为检校太保,兼中书令,封陇西郡王。后
665—736唐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原名景初。陆元方子。举制科高第,为扬州参军,迁监察御史。景云二年(711),进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时太平公主擅权,宰相争附之,他未尝往谒,亦不参与其废立阴谋。
305—345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稚恭。苏峻之乱,兄亮使领数百人守备石头(今江苏南京清凉山)。事平,辟太尉陶侃参军。咸康四年(338)亮欲收复中原,表为南蛮校尉,领南郡太守,镇江陵(今湖
?—1873清甘肃河州(今临夏)人,一说肃州(今酒泉)人,本名马四,又名马忠良。回族。原在甘州(今张掖)充清军镇标都司。初参加马文义领导的西宁回民起义。同治四年(1865)率部占领肃州。后金积堡、河州
1823—1864秀又作寿。清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家贫,种山帮工为业。约道光二十八年(1848)加入拜上帝会。咸丰 元 年(1851),太平军进军永安(今蒙山)路过藤县 时参军。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
后(後)十六国之一。前秦原西域校尉氐族吕光,于太初元年(386)据凉州,自称酒泉公,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国号凉,史称后凉。后改称三河王,又改天王。盛时领有今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河湟地区及新疆东部。后
算学术语。《九章算术》提出的解决盈不足类问题中盈适足或不足适足型的方法。详“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