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尧呼尔,也被称作黄番。明代中叶后,原居于甘、青、新交界处的撒里维吾尔东迁,进入酒泉及其南祁连山一带,与当地藏、蒙、汉等族长期共同生活,逐渐融合而成。也有人认为,元明以来的撒里维吾尔,就是今裕固族。人口12293人(1990年)。一部分人操尧呼尔语,一部分人操恩格尔语。无文字。信仰喇嘛教。主要从事牧业,一部分从事农业。建国后,实行社会改革,经济有很大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尧呼尔,也被称作黄番。明代中叶后,原居于甘、青、新交界处的撒里维吾尔东迁,进入酒泉及其南祁连山一带,与当地藏、蒙、汉等族长期共同生活,逐渐融合而成。也有人认为,元明以来的撒里维吾尔,就是今裕固族。人口12293人(1990年)。一部分人操尧呼尔语,一部分人操恩格尔语。无文字。信仰喇嘛教。主要从事牧业,一部分从事农业。建国后,实行社会改革,经济有很大发展。
隋大业初改朝歌县置。治今河南浚县西南。为汲郡治。唐属卫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废,元祐初复置。元初废。
1773—1816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孟慈,又字佑甫。洪亮吉长子。嘉庆举人,四试礼部不售,以荐卷挑取国史馆誊录,誊录期满,选授湖北东湖(今宜昌市)知县,抵任八阅月而卒。著有《世本辑补》、《三国职
东汉郑玄以为殷汤故都“三亳”之一。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西北。清魏源以为在今河南商丘市。但近代学者多不采“三亳”中有东毫之说。
即“窝泥”。
秦分邯郸郡置,因恒山为名。治东垣县(今河北正定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漕河以南,临城、赵县等县以北,保定市、蠡县以西地区。汉高后元年(前187)改为国,文帝元年(前179)避文帝刘恒名讳,改为常
?—438十六国时北燕国君。公元431—436年在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字文通。冯跋季弟。高云称帝时,任征东大将军,领中领军,封汲郡公。跋称天王,署为侍中、尚书右仆射。太平二年(410),平定
①宦官名。明代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置,无定员。②清代指特派高级官员管低级衙门事宜,以示重视,如六部、理藩院以大学士管理部务、院务等。
北魏摩崖刻石。全称“魏故兖州刺史荧阳文公郑羲之碑”,或称“郑羲碑”。宣武帝永平四年(511)刻。有两碑:一在今山东平度市天柱山崖,称上碑;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云峰山摩崖,称下碑。两碑文大体相同,但上碑
明代运粮船。一说系由海运四百料钻风船改造。其制:底长五丈二尺,头长、艄长、底阔各九尺五寸,底头阔六尺,底艄宽五尺,有梁头十四座。满载可运二千石,但因河水浅,仅载四百石。永乐中通漕,造船三千余只,岁四次
1612—1675明末清初山西曲沃人,字文锡,号闻石。明崇祯进士,官户部郎中。明末降李自成,复归清,授吏部郎中。历工、吏、户、刑部尚书,晋文渊阁、保和殿大学士,充《世祖实录》总裁。康熙十一年(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