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
一名武林。在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太元二年(252),立“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即此。
一名武林。在今安徽贵池市西长江南岸。《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太元二年(252),立“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即此。
历(曆)古历名。南宋开禧三年(1207),鲍澣之撰。自次年行用至淳祐十一年(1251)。岁实为365=365.24307692日,朔策为29=29.53059171日。岁差约六十七年多差一度。
宋恭帝赵㬎降元后被封为瀛国公,后出家为僧,“学佛法于吐蕃,号木波讲师”。见《陵寝备考》。
曲调名。东汉末曹操作《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和《龟虽寿》四首乐府诗,先由乐人谱入瑟调曲《陇西行》,后交优伶演唱。因全曲以《观沧海》中之“东临碣石”开篇,故统称《碣石篇》;而《陇西行》亦因之易
亦称禹王城。战国前期魏国都城遗址。位于今山西夏县西北约7公里,地处青龙河畔。《史记·魏世家》记魏武侯二年(前394)“城安邑、王垣。”魏惠王时“安邑近秦,于是徙治大梁。”故城共分为大、中、小城三部分。
唐方镇名。至德二载(757)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剑南西川节度使,简称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治今四川成都市),领成都府及彭、蜀、汉、眉、邛、嘉、巂、黎、戎、维、茂、雅、合、果等州。其后增领松、当、悉、柘
成一作城。西汉惠帝四年(前191)置。治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属河南郡。东魏置新城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伊阙县。
战国时期铸铁作坊遗址。位于新郑郑韩故城东城内西南部、仓城村南。在此已发掘出熔炉、烘范窑各一座及一批铁器和陶范。熔炉已残,仅存炉底,直径约1.7米,炉底东北约2米处和西北约1米处,各发现一个口小底大的袋
以窣利文(通称粟特文)字母为基础形成的突厥语拼音文字。公元八世纪创始于七河流域突骑施部,后为回鹘人所广泛使用,故名。共有十九至二十三个字母,有字头、字中、字尾之分。五个元音,两个半元音。初由右向左横写
古代官府抑制盐价之法。唐代宗时盐铁使刘晏所定。规定于距盐产地较远地区,由官方置仓贮盐。若遇商运不及,供不应求时,则以低价出售,使盐价不至暴涨,官方亦从中获利,故称常平盐。元代设有常平盐局,以平民间盐价
官名。清代都察院属官。初,十五道中仅河南、江南、浙江、山东、山西、陕西六道授给印信,其掌印者称掌道,一般监察御史称协道;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八道为不给印的空衔坐道,由六道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