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州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升茶陵县置。治今茶陵县。辖今湖南茶陵县地。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又降为县。明成化十八年(1482)复升为州,属长沙府。1913年又改为茶陵县。《读史方舆纪要》:“州右翼庐陵,左蔽衡岳,山川绵亘,民物阜繁,于衡、湘之间,称为奥区。”
元至元十九年(1282)升茶陵县置。治今茶陵县。辖今湖南茶陵县地。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又降为县。明成化十八年(1482)复升为州,属长沙府。1913年又改为茶陵县。《读史方舆纪要》:“州右翼庐陵,左蔽衡岳,山川绵亘,民物阜繁,于衡、湘之间,称为奥区。”
战国时秦国争夺王位的事件。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大臣及惠文王后(即武王母)、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王位,称季君。芈八子(即惠文王妃,武王庶母,后称宣太后)及其异父长弟魏冉则迎立公
又称和卓坟、阿帕克和卓麻扎尔或赫孜来提麻扎尔(圣者之墓)。位于新疆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东北。原为阿帕克和卓埋葬其父玛木特玉素布之处,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次年,阿帕克和卓死,亦葬此。为该家
见“转般”。
1775—1849清福建长乐人,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嘉庆进士。历任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出为湖北荆州知府,迁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主张严禁鸦片,支持林则徐禁烟活动。鸦片战争爆发时,任广西巡抚
南朝宋前废帝年号(465)。
吏名。也称尉史、尉吏。元代置,职掌捕盗。大德四年(1300)规定,县巡尉司置吏一名。初从民间选取,后也由贴书等补充。任满一年无过,升任县司吏。
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周代散居于汾水流域,即今山西东部及东南部。因活动的地区不同有不同之称。在今交城一带的称大戎、小戎,在今平陆一带的称茅戎。周宣王三十八年(前790),晋人败北戎于汾隰。周平王东迁,秦
西汉置。治今朝鲜清川江上游慈江道熙川郡一带。属乐浪郡,晋废。
222—285西晋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元凯。司马昭妹婿。初为尚书郎。泰始中,守河南尹,转秦州刺史,再拜度支尚书。在任七年,损益万机,朝野称美,号“杜武库”。咸宁四年(278),拜镇南大将军
书名。元陈澔撰。澔号云庄,故名。三十卷,今本并为十卷。注解简易,又因解说源自朱熹,故明初定《礼记》用澔注,胡广等修《五经大全》,其中《礼记》亦以澔注为主,为明代科举取士课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