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猜你喜欢

  • 汤运泰

    清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字虞尊。乾隆、嘉庆时人。著有《南唐书注》。

  • 备倭

    官名。明代因倭寇入侵,乃专设备倭一职于沿海要害处,以进行防御。

  • 热振呼图克图

    一作阿齐图呼图克图。即热振(呼征)活佛。掌办西藏达赖喇嘛事务的四大呼图克图之一,俗称执政佛、摄政王。因住持拉萨锡德林寺,又称锡德林活佛。第一世墀钦阿旺曲垫曾任达赖七世经师、热振寺堪布,为热振一系之祖。

  • 圆器

    陶瓷术语。用陶车、陶轮成形的坯体,习称圆器,多为盘、碗、碟、杯等。

  • 都镇抚司

    官署名。明初总领禁卫衙门。初属中书省,后改隶大都督府。设都镇抚,从四品;副镇抚,从五品;知事,从八品。后改宿卫镇抚司,设宿卫镇抚、宿卫知事等官。洪武三年(1370)改为留守卫指挥使司。各行省亦置,掌各

  • 龙亢县

    ①西汉置。治今安徽怀远县西北龙亢集。属沛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贞观八年(634)又废。②东晋安帝侨置,属历阳郡。治今安徽含山县东南

  • 夷圈

    即“贸易圈”。

  • 辛毗

    三国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字佐治。其先为陇西冠族。随兄从袁绍,及袁氏兄弟相攻,为袁谭使求和于曹操。时操将平荆州,乃先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表之为议郎,后为丞相长史。魏文帝时,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 夷三族

    亦称族、族诛,因一人犯罪而诛灭其三族的刑罚制度。秦文公二十年(前746),秦法初有三族之诛。至商鞅变法时定为常法,“造参(三)夷之诛”(《汉书·刑法志》)。所谓三族,一说为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

  • 富辰

    ?—前636春秋时周大夫。周襄王因郑拘执王室使臣,欲召狄伐郑。他曾加谏阻,认为周、郑同姓,狄无德而邪恶,周、郑虽有小怨,不宜攻伐。后王欲以狄女为后,复谏之。均不纳。周襄王十六年(前636),狄攻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