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政治大臣
官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清廷为“预备立宪”而特设,共五人。主要任务是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官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清廷为“预备立宪”而特设,共五人。主要任务是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唐方镇名。咸通三年(862),分岭南节度为东西道,改岭南节度为东道节度使,治广州(今属广东)。领广、韶、循、潮、康、泷、端、新、封、春、勤、罗、潘、辨、高、恩、雷、崖、琼、振、儋、万安等二十二州,辖境
获(獲)《说文》作,《水经》作猚、《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作“获”。孙星衍、杨守敬均以“猚”为本字。《汉书·地理志》梁国杼秋县:“獲水,首受甾獲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
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设巡司,永乐七年(1409)海贼阮瑶等寇钦州林墟巡司,官军追败之,即此。
唐宋尚书左、右丞及六部侍郎的简称,宋初皆为寄禄官,元丰改制后方有职掌。
殷墟甲骨文作大戊。商王。名密。太庚之子,雍己之弟。大戊是庙号。即位后以伊尹之子伊陟为相。在位时“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史记·殷本纪》),而卜辞中有“中宗祖乙”,未见称大戊为中宗。卜辞中大戊之
见“内弓箭库”。
972或963—1027北宋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字公礼。乐史次子。淳化进士。曾请真宗效唐初之制,慎州县长吏之选。历度支盐铁判官,京西、广南西路、陕西转运使,权知开封府。累官给事中。旋因事出知荆南、
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升建安军置,治扬子县(今江苏仪征市)。属淮南东路。辖境相当今江苏仪征、六合等市、县地。两宋时,州临江滨,处东南水运冲要,为江、淮、两浙、荆湖等路发运使驻所,繁盛过于扬州。元
官名。西魏、北周置,亦省称为左银青光禄。《寇遵考墓志》:“(明帝)武成二年(560),除前将军、左银青光禄、司寇府都上士。”为加官,无具体职掌,正七命。详见“光禄大夫”。
见“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