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
表面带有茸毛的织物。原料大多为丝,也有用毛或其他纤维的。《玉篇》:“绒,细布也。”《广韵》:“绒,同狨。”《集韵》:“狨,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最初约起于模仿动物毛皮。现能见到的最早实物是长沙马王堆和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南宋有绒背和茸纱。元代有剪绒织物“怯绵里”,供皇帝冬服之用。明代始有较大规模生产,以福建漳州生产的漳缎(又称花绒)、漳绒(又称天鹅绒)最著名。清代康熙年间传至苏州、南京地区生产,达到全盛。南京生产有建绒(又称南京建绒),是用黑色蚕丝织成,绒毛细密。
表面带有茸毛的织物。原料大多为丝,也有用毛或其他纤维的。《玉篇》:“绒,细布也。”《广韵》:“绒,同狨。”《集韵》:“狨,兽名,禺属,其毛柔长可藉。”最初约起于模仿动物毛皮。现能见到的最早实物是长沙马王堆和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绒圈锦。南宋有绒背和茸纱。元代有剪绒织物“怯绵里”,供皇帝冬服之用。明代始有较大规模生产,以福建漳州生产的漳缎(又称花绒)、漳绒(又称天鹅绒)最著名。清代康熙年间传至苏州、南京地区生产,达到全盛。南京生产有建绒(又称南京建绒),是用黑色蚕丝织成,绒毛细密。
简称十夫。南朝宋、齐时对主人有一定依附关系之劳动者。十夫,意为相当十个夫力。《南齐书·吴达之传》载,达之“嫂亡无以葬,自卖为十夫客,以营冢椁”。此类自卖“客”,除于主家“执役”外,尚有较多“私夫庸赁”
官名。唐贞元二年(786)置,为左金吾卫长官,一人,从二品,位大将军上,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候、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之。北宋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
?—292西晋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人,字长舆。魏吏部尚书和逌之子。少有盛名。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尚书令贾充荐于晋武帝,入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深受器遇。吴灭后,转侍中。能
官名。亦作太予乐令。东汉明帝纳曹充议,依《尚书璇机钤》文更名大乐置。《后汉书·百官志》:“大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丞一人。”
清末社团。光绪三十二年(1906)夏在日本东京成立,社长章炳麟。以“振起国学,发扬国光”为宗旨,编印各种讲义,宣讲“国学”。社址设民报社内,辛亥革命后即停止活动。
书名。法国传教士张诚著。该书记述张诚留居中国期间八次穿越蒙古及满洲地区(欧洲人称鞑靼)之见闻。起1689年6月13日,讫1691年5月7日。对《中俄尼布楚条约》谈判、签订,中国使团赴尼布楚往返经过;1
书名。清方观承撰。二十卷。成书于乾隆十六年(1751)。分为图说、历代兴修、本朝建筑、工程、物料、坍涨、职官、潮汐及江塘等。是两浙海塘专书。北京图书馆藏有乾隆十六年刻本。另琅玕撰《海塘新志》,乾隆五十
亦作乌斯藏。地区名。藏语的音译。乌思指今西藏前藏地区,藏指今西藏后藏地区,另有纳里速古鲁孙指今西藏阿里及其迤西一带地区,元代此三地区合成一个政区,设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在乌思藏依当地势
?—1883清宗室。满洲镶蓝旗人,字鹤峰,号芷庵。道光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光禄寺卿、副左都御史。咸丰四年(1854)任工部侍郎,出京防堵太平天国北伐军。半年后参与防堵杨隆喜起义军。旋署陕西巡抚。次年回
1175—1245金永清(今属河北)人,字正道。世为土豪。元太祖八年(1213),蒙古军南下,领数千人赴涿州(今属河北)降木华黎,奉命领降人家属屯霸州(今属河北),各地来附者达十万家。又选壮勇万人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