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登科记考

猜你喜欢

  • 行临

    古代城防设施。为高而可移动之作战工具,用以防御敌人密集攻城。《墨子·备蛾傅》:“蛾傅者将之忿者也,守为行临射之。”

  • 司勋部

    官署名。明初吏部属部。洪武六年(1373)置,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十三年改主事一人。二十九年改稽勋清吏司。参见“稽勋司”。

  • 广陵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置。治广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六年分置广陵国、临淮郡。东汉又改广陵国置。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东部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宝应、灌南诸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

  • 转般法

    即“转般”。

  • 古剌

    见“古喇”。

  • 侯览

    ?—172东汉宦官。山阳防东(今山东单县东北)人。桓帝初为中常侍。延熹中,因上缣五千匹,赐爵关内侯。以与议诛梁冀功,进封高乡侯。贪侈放纵,前后侵夺民田一百十八顷,宅三百八十一所,仿宫苑形制兴建第宅十六

  • 朝考

    清代科举考试名目之一。(1)选拔庶吉士的考试。即在殿试后由皇帝亲自对新科进士再次进行的考试,专为选庶吉士而设。初制,新科进士经殿试后即由二、三甲中选庶吉士。为慎重选拔人才,雍正元年(1723)始行朝考

  • 吏礼部

    官署名。元代中书省属衙。世祖至元元年(1264)罢左三部置,设尚书三人、侍郎二人、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改置吏礼部。七年,分为吏、礼二部。八年,又合为一部。十三年,再分为吏、

  • 封弥院

    又称封印院。宋科举考试掌管封弥的机构。淳化三年(992),始行封弥(即糊名)考校法。景德四年(1007),始见封印院名。是年礼部试,派知制诰周起、祠部员外郎滕元晏“封印举人卷首”,用“奉使印”,又命殿

  • 护漕都尉

    官名。不常置,掌护漕运。西汉转漕关东粟以给京师,武帝时岁至六百万石,用卒数万人。因置护漕都尉督运。东汉建武七年(31)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