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通志
书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徐国相纂修本等,以清迈柱等监修,夏力恕等纂修本为常见。一百二十卷。此书雍正十一年(1733)成书。取康熙旧志为底本,或增或并,分目三十一,较旧志为详。成书时,已分湖南、湖北为二,本志仍并为一书。惟开局武昌,距长沙以南诸郡稍远,故湖北详而湖南略,未为赅备。然全书条分缕析,按籍可稽。有雍正刊本。
书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徐国相纂修本等,以清迈柱等监修,夏力恕等纂修本为常见。一百二十卷。此书雍正十一年(1733)成书。取康熙旧志为底本,或增或并,分目三十一,较旧志为详。成书时,已分湖南、湖北为二,本志仍并为一书。惟开局武昌,距长沙以南诸郡稍远,故湖北详而湖南略,未为赅备。然全书条分缕析,按籍可稽。有雍正刊本。
唐代南诏地方政区中府主将官号。
宋少数族名。黎州诸蛮之一。居于黎州(今四川汉源)西南。咸平初其王曩䓾遣使入贡,受封赐。
西晋时诸王食封之标准。以各封国租调中三分之二归朝廷,三分之一归诸侯,谓之“三分食一”。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改为九分食一。
①西汉置。治今山东东阿县。属东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废。②南朝宋孝建二年(455)侨置。治今山东济阳县西南。北宋建隆元年(960)移治今山东临邑县。
1040—1092北宋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字与叔。吕大钧弟。以门荫入仕。曾为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与兄大忠、大钧皆为张载门人。载卒,归依二程。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先以“防检穷索”
官名。(1)秦、西汉初皆置,列位九卿,秩中二千石。掌接待少数民族等事务。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又改名大鸿胪。参见“大鸿胪”。(2)吏职名。唐代鸿胪寺典客署属官,员
书名。清胡恩燮撰。三卷。主要记述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后见闻,以及作者与张继庚、吴蔚堂等在南京策划内应清军经过。
官名。三国吴置,为史官。与左国史同掌修国史。多以他官兼领。见《三国志·薛综传》。
?—1451明贵州兴隆卫(今黄平)人。苗族。正统年间与贵州、湖广苗民首领顺天王金台、铲平王虫富等分别起义,称苗王,进攻平越(今福泉)、清平(今凯里)等地。景泰元年(1450)攻长沙、宝庆一带,失败。次
即“乌撒乌蒙宣慰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