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清水

清水

①据《水经·清水》载,源出修武县(今河南获嘉县)北,上游即今河南卫辉市以上的卫河。汉魏以前在今淇县(朝歌镇)南入黄河。《后汉书·袁绍传》注引《英雄记》:“绍在朝歌清水口”,即指此水入河口。西晋后改道东会淇水入白沟。隋后自新乡县以下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清水之名渐废。②济水自巨野泽北纳汶水以下的别名。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伐燕,引汶水会于清水,舟师自清水入河,即此。宋后通称清河,一名北清河。③泗水的别名。《水经·泗水注》:“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一作清泗。《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师南下,“楚王建自清西进,屯萧城,步尼公自清东进,屯留城”;泰始三年(467),宋明帝遣沈攸之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攸之以为清泗方涸,粮运不继,固执以为不可,皆即此。宋后称清河,一名南清河。④北魏以来称今陕西延河为清水,见《水经·河水注》。明以后改称延水。

猜你喜欢

  • 乌鲁木齐都统

    官名。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改设。驻乌鲁木齐满城。隶属伊犁将军。统辖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今新疆奇台)、库尔喀喇乌苏(今新疆乌苏)、吐鲁番、哈密等地驻军,兼辖镇迪道。光绪十年(

  • 科赛

    即“火筛”。

  • 四十一道按察分司

    官署合称。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将全国按察分司分为四十一道,计有直隶(今江苏、安徽)六道,湖广(今湖南、湖北)四道,陕西五道,四川、山东、山西、江西、广东、广西各三道,浙江、北平、河南、福建各二道

  • 律高县

    西汉置。治今云南弥勒县南竹园镇。属益州郡。东汉后废。西晋咸宁元年(275)复置。南朝梁废。

  • 散属

    官名。三国魏末相国府僚属,即不署曹、无具体职司之“属”,位在诸曹掾属下。员九人。

  • 周延儒

    1593—1644明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第一,累迁礼部右侍郎。性机敏,善揣帝意。崇祯二年(1629)擢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次年任首辅。六年遭

  • 皇朝琐屑录

    书名。清末钟琦辑。四十四卷。原书八十卷,是为残稿。汇辑邸抄、《清通志》、《清通考》等有关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料而成。分掌故、轶事、学校、科第、兵制、武功、忠义、刚直、漕运等二十四类,记征粮、

  • 威德城

    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资治通鉴》:东晋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伐宇文逸豆归,逸豆归遣南罗大涉夜干逆战,为燕军斩杀,遂克其都城,逸豆归走死漠北,“更命涉夜干所居城曰威德城”。胡三省注:“南罗,城名。

  • 陈武

    177—215东汉末庐江松滋(今安徽宿松东北)人,字子烈。十八岁时从孙策,以战功拜别部司马。建安四年(199),策攻破刘勋,多得庐江人,集其精锐使督之。及孙权统事,转督五校。屡有功劳,进位偏将军。二十

  • 浩罕

    一作霍罕、敖罕、郭酣、蒿汉。部落名、国名。十八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前,受制于布哈拉。后乌兹别克部首领据费尔干纳盆地自立,是为浩罕立国之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追击大小和卓,遣使至其地。首领额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