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桥
又称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跨越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竣工,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万安桥记》云:“酾水为四十七道(桥孔),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上原有扶栏、石狮、石亭、石塔等建筑,历经变迁,多已废毁。1932年在桥上添建了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面,自此原貌尽失。
又称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跨越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嘉祐四年(1059)十二月竣工,由郡守蔡襄主持建造。《万安桥记》云:“酾水为四十七道(桥孔),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桥上原有扶栏、石狮、石亭、石塔等建筑,历经变迁,多已废毁。1932年在桥上添建了钢筋混凝土的公路桥面,自此原貌尽失。
元武宗皇后,弘吉剌氏,哈儿只女。
古代绘于白色丝帛上的图画。今所见年代最早的为湖南长沙战国晚期楚墓中出土的两张帛画(参见“长沙子弹库楚帛画”、“长沙陈家大山楚帛画”)。长沙马王堆1、3号汉墓与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均出土有西汉早期的帛
①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的总称。见《尔雅·释水》及《史记·封禅书》。帝王祭天下名山大川,即指五岳与四渎,见《礼记·王制》。《史记·殷本纪》:“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
书名。清周城撰。二十卷。城号石匏,嘉兴(今属浙江)人。书前有雍正辛亥(九年,1731)夏太原王珻序。作者曾客居开封三年,广泛收集宋代遗迹传闻,著成此书。其凡例有云:“建隆以前,东京非宋;靖康而后,宋不
书名。清柳堂主编,傅晓麓编次。二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月,柳氏知东平县,其时八国联军已陷京津,各地教徒纷起报复。是记为柳氏在东平任内亲判教案事。所记系据札文、呈词、堂判、禀批原文。对当时教徒迫
官名。清陆军部最高行政长官。清宣统二年(1910)改陆军部尚书为陆军大臣。掌全国陆军行政事宜,统辖陆军军人、军属。
①即“行城”。②一名苑城。本三国吴都建业(东晋南朝改为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之后苑城。东晋成帝时,苏峻之乱,焚烧宫室。咸和五年(330)修缮苑城,作新宫,七年成,周围八里,名建康宫,也称宫城。为东晋、南
官名。唐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八品上武散官。宋沿置,元丰改制罢。
即“开元释教录”。
官名。东汉末孙策置,以张紘任之,与长史张昭并参谋议,地位很高,常一人随孙策征伐,一人主持留守事务。见《三国志·张紘传》裴骃注引《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