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法顺

法顺

557—640

隋末唐初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十八岁出家,先习禅法,后学《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问答,赐号“帝心”,故亦称“帝心尊者”。后住终南山至相寺。提出“五教止观”说,以《华严》为最高的“一乘圆教”经典。认为“心真如门是理,心生灭门是事”(《华严五教止观》),理事“空有无二,自在圆融,隐显不同,竟无障碍”(同上),为法藏等创建华严宗提供了思想资料,被推崇为华严宗“初祖”。相传著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但有疑者。著名弟子有智俨等。

猜你喜欢

  • 祠主

    十六国时高昌僧职名。即新疆吐鲁番北凉文书中所见佛寺寺主。北凉称佛寺为祠,属郡县户曹管辖。晋代早期佛教徒斋谶取法祠祀,故称。祠主之下有祠吏、维那、法师、道人等。

  • 朱让栩

    ?—1547明宗室。蜀献王朱椿后裔。正德五年(1510)袭封蜀王。以创义学、修水利、赈灾荒,得世宗嘉许。

  • 铳鼓

    又名长鼓、木鼓、黄泥鼓。瑶族乐器。鼓身木质,亦有用泥烧制。两头大中间小,形如腰鼓。分公鼓、母鼓:公鼓体细长,声尖;母鼓体硕大,声低宏。祭槃瓠时跳神用。最早见于宋人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旧时瑶族民间娱乐

  • 韩桓惠王

    ?—前239战国时韩国国君。公元前272—前239年在位。名失传。韩釐王子。桓惠王八年(前265),秦纳范雎“远交近攻”之策,大举攻韩。韩接连败北,丧师失地。次年,秦取韩陉城(今山西曲沃东北)。十年,

  • 诸路杂造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置。属工部。世祖至元元年(1264),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改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下领帘网局、收支库。

  • 会昌一品集

    又名《李卫公文集》、《李文饶文集》。别集名。唐李德裕撰。德裕会昌间入相,官至正一品,故名。凡正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即《穷愁志》)四卷。另补遗一卷,为后人所辑。有影印明刊本。光绪间王用臣刊本据明本

  • 华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东雍州置。治郑县(今华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治郑县(今华县)。圣历后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等市县及渭南市渭北地。垂拱、上元初曾二度改名太州,辖

  • 西部敕勒

    见“东部敕勒”。

  • 辽州

    ①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乐平(今山西昔阳县西南)。大业初废。唐武德三年(620)复置,六年移治辽山(今左权县)。八年改名箕州,先天元年(712)改名仪州。中和三年(883)复旧名。辖境相当今山西

  • 御(禦)夷州

    地方行政机构。系直隶州,以府级行政机构视之,品秩与土知州同,掌一州之政令。明代,隶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御夷州二:建文三年(1401),置威远御夷州(今景谷),授土官刀氏为土知州,沿至清雍正二年(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