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河桥

河桥

桥名。(1)《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初作河桥”。黄河上建桥之记载始于此。在今山西永济市蒲州与陕西大荔县东大庆关间的黄河上。唐代通称蒲津桥。(2)在今青海贵德县西黄河上。《后汉书·西羌传》:永元五年(93),护羌校尉贯友“夹逢留大河筑城坞,作大航,造河桥,欲度兵击迷唐”,即此。后吐谷浑、吐蕃皆建桥于此。(3)西晋泰始中,杜预以孟津渡险,始建浮桥于富平津,世称河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孟州市西南黄河上。北魏、东魏先后筑河阳三城于桥北、桥南及河中洲上,为洛阳外围戍守要地。每有战争,攻者常夺据河桥以逼郊郭,守者亦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唐代通称河阳桥。《唐六典》天下河桥有三,此其一。历代屡毁屡作,北宋时尚存。(4)唐贞观中建,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河南陕县西北黄河上。唐代通称为大阳桥。

猜你喜欢

  • 田正

    ①官名。(1)古代农官之长。即稷。《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杜预注:“弃,周之始祖,能播百谷,汤既胜夏,废柱而以弃

  • 颜最

    即“颜聚”。

  • 右詹事

    见“左詹事”。

  • 恒河之流

    书名。蒙古文历史著作。清内蒙古乌珠穆沁公衮布扎布撰。雍正三年(1725)成书。前一部分记述成吉思汗家族起源和蒙古诸汗世系,后一部分详述察哈尔、乌珠穆沁、敖汉等清初蒙古诸部领主世系和封爵。乾隆二十六年(

  • 李克叡

    即“李光睿”。

  • 本寂

    840—901唐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俗姓黄。僧人。少慕儒学。年十九出家。咸通初,往筠州(治今江西高安)洞山师事良价,后住抚州(治今江西临川)曹山等地,因称“曹山本寂”,与其师并为曹洞宗创始人。以“

  • 甘肃镇

    明九边之一。镇守地区相当今甘肃嘉峪关以东、黄河以西和青海西宁市附近一带。总兵官驻甘州卫(今甘肃张掖市)。

  • 地陷

    地基下沉。《宋书·五行志》一:“晋武帝太康五年(284)五月,宣帝庙地陷梁折。八年正月,太庙殿又陷,改作庙,筑基及泉,其年九月,遂更营新庙,远致名材,杂以铜柱。陈勰为匠,作者六万人。十年四月乃成。十一

  • 巴海

    ①(?—1696)清满洲镶蓝旗人,瓜尔佳氏。顺治十六年(1659)为宁古塔总管。次年率师败入侵之俄军于黑龙江。康熙元年(1662)改任黑龙江将军。曾收抚新满洲,徙置宁古塔,受圣祖嘉奖。二十二年因故革职

  • 乐寿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城县置。属瀛州,大业初属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大业十三年(617)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称长乐王,次年定都于此。唐先后属瀛州、深州。宋属河间府。金为献州治。明洪武初废入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