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阳县
①战国楚黄棘邑,汉初为棘阳侯国。高帝七年(前200)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元朔五年(前124)改为县。以在棘水之阳得名。治今河南南阳县南。《资治通鉴》:王莽地皇三年(22),刘縯自湖阳“进拔棘阳”,既而败于小长安聚,收兵“还保棘阳”,即此。汉魏属南阳郡,晋初属义阳郡,惠帝改属新野郡,南朝宋齐属河南郡。北魏改为南棘阳县,西魏改为百宁县,北周废。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治今河南新野县。为新野郡治。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
①战国楚黄棘邑,汉初为棘阳侯国。高帝七年(前200)封杜得臣为棘阳侯。元朔五年(前124)改为县。以在棘水之阳得名。治今河南南阳县南。《资治通鉴》:王莽地皇三年(22),刘縯自湖阳“进拔棘阳”,既而败于小长安聚,收兵“还保棘阳”,即此。汉魏属南阳郡,晋初属义阳郡,惠帝改属新野郡,南朝宋齐属河南郡。北魏改为南棘阳县,西魏改为百宁县,北周废。②北周改新野县为棘阳县。治今河南新野县。为新野郡治。隋开皇初复改为新野县。
宋哲宗年号(1094—1098)。凡五年。
周代田猎名。参见“春蒐”。
地名。在今安徽无为县东北。南朝梁太清三年(549),鄱阳王范屯濡须,遣世子嗣将千余人守安乐栅,即此。
西夏钱币。铜质,圆形方孔,汉字。铸于崇宗元德年间。元德重宝
宋代太学学官及职事名。北宋仁宗时,始设太学正,差生员任职。神宗以后,增置命官学正,仍差上舍、内舍生为职事学正。两者职责相同,均掌行学规,凡诸生违规矩者,施以五等之罚,兼考校训导之职。参见“学正”。
①见“庄客”。②明代松江(今属上海)牙行之一种。领商人之资代收*标布于乡民,再转售于标商。或为商人设肆代购,及其将行,始估银与布,捆载而去,获利甚厚。
官名。大理寺属官,隋大业三年(607),由大理评改为此名,置四十八员,掌推按刑狱,正九品。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减至十员,从八品下,掌出使推覆,后加为十二员。北宋初犹有定员,与大理正、丞分掌断狱,
?—前677东周周王。釐又作僖,名胡齐。公元前681—前677年在位。周庄王之子。周平王东迁以来,王室衰弱,诸侯强大。即位以后,诸侯齐桓公开始称霸。釐王四年(前678),诸侯同盟于幽(宋邑),共尊周王
晋蜀郡江原(今四川成都西南)人,字泰恭。西晋末,任蜀郡繁县令,因战乱流入交州。东晋初,任武平太守。著有《蜀后志》、《续益部耆旧传》等。
周代国名。即“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