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氏
即“穷桑氏”。
即“穷桑氏”。
元纸币。简称至元宝钞、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1287),世祖采纳尚书右丞叶李的建议,改立钞法,印造至元钞。钞面分二贯、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一十文、五文共十一等
即“司马唐”。
即“杨沃衍”。
明对乌斯藏佛教高僧的封号。永乐四年(1406),朵甘灵藏(今四川德格北)僧著思巴儿监藏遣使入贡,封为灌顶国师。五年封王,国师如故,赐金印诰命。终明世,奉贡不绝。
①铨选制度。唐代对岭南、黔中等地,因路途悬远、土风不同,由中央派人主持六品以下官的选拔,称为“南选”。相对而言,在长安和洛阳的铨选,则为“北选”,一般指由吏部、兵部主持的文选、武选。②金代科举取士的一
官署名。北宋初置,主造斗、秤、升、尺等。监官以三班使臣或内侍充任,隶太府寺。熙宁四年(1071)废,斗秤归文思院。
三国时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魏郎中。撰《魏略》五十卷,事止明帝,为纪传体。《史通》称其书“巨细毕载,芜累甚多”。久佚。今有清人王仁俊辑本一卷。
书名。清龚自珍著。龚号定盦,因名。十三卷。凡文集三卷,续集四卷,补文一卷,诗二卷,杂诗一卷,词选二卷。文集、续集,皆自珍手定,同治间吴煦所刻。补文为后来所增。又有《定盦文集补编》四卷,光绪中朱之榛所刻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于内廷之中置内正司,旋改称典礼司,设司正一人,正七品,司副一人,从七品,以宦官为之,专纠宦官礼仪有失及妄为不法者。不久又改称典礼纪察司,升司正正六品,司副从六品。
1838—1896清山东堂邑(今聊城西)人。本名武七,后清政府以其励志苦行,兴义学,堪为“垂训于世”,乃以训名之。幼孤贫,后自恨不识字,发誓积资兴学以教人。遂昼行乞,夜织麻,或为人磨米麦。得一钱必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