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佐
北宋宣州(今属安徽)人,字公仪。举进士。为陵州推官,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皇祐中,汴水深浅无常,漕运受阻。他视水势大小,于汴口要害处择地开凿,引黄河水入汴加以调节。朝廷遂置都水监,奉命以盐铁判官同判。汴京地势低下,夏秋苦水,因开永通河以疏导京中沟渠,又建议濬治孟阳河。除江淮发运使,召为盐铁副使,复判都水监,历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卒于使辽途中。
北宋宣州(今属安徽)人,字公仪。举进士。为陵州推官,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干当河渠司。皇祐中,汴水深浅无常,漕运受阻。他视水势大小,于汴口要害处择地开凿,引黄河水入汴加以调节。朝廷遂置都水监,奉命以盐铁判官同判。汴京地势低下,夏秋苦水,因开永通河以疏导京中沟渠,又建议濬治孟阳河。除江淮发运使,召为盐铁副使,复判都水监,历知审官院、权发遣开封府。卒于使辽途中。
宋太祖年号(968—976)。凡九年。
?—1865清蒙古正蓝旗人,萨尔图拉氏。咸丰进士。初任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咸丰末年,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转战直隶、山东、河南。擢侍读。同治元年(1862),随侍郎宗室国瑞进攻河南捻军。二年十二月,升内
唐天宝元年(742)置。治今安徽青阳县。属宣州。因处青山之阳,故名。永泰元年(765)割属池州。五代南唐改属升州。宋开宝八年(975),还属池州。元属池州路。明清属池州府。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原居西宁东南平安县湟水支流(后因名该水为勒姐溪,故称)。东汉永初元年(107)与当煎羌首先发动起义,势力强大。永和年间又参加羌民起义,与汉护羌校尉段颎等战斗数年。失败后仍居金城
即今台湾南投县鱼池乡日月潭风景区的旧称。清代有土著番社“水沙连”,傍潭西岸;环潭周围诸番社也泛称其地“水沙连”。今日月潭湖区,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发电厂后,已非原貌,扩大将近四分之三。
959—1032仕一作士。北宋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字天均。太平兴国进士。真宗朝前后司财赋二十年,历判三司盐铁勾院、荆湖北路转运使及同提举京西陕西转运事、河北都转运使、三司使等。善理财计,所至有余
书名。原称《玄洲苑御览》、《圣寿堂御览》。北齐左仆射祖珽领修。三百六十卷,分五十五部。武平三年(572)成书,时仅八个月。该书多据《华林遍略》,编成类书,体例谨严,颜之推亦参预其事。南宋时仍保存完整。
即“吉藏”。
1815—1881清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字小舫,号采香舟主人。诸生出身。初入貲为县丞。道光三十年(1850)参与镇压李元发起义。后出任两淮盐运分司运判,筹划镇压太平军粮饷。同治初授布政使衔。后历署江
书名。唐虞世南撰。五卷。取上古至隋历代帝王之贤恶昭著者,略述事迹,并畅论其治乱之迹。唐马总《通历》即以本书所论,用为史论。书于南宋后逐渐散失。现有敦煌卷子本,存一、二两卷;日本东洋文库藏镰仓时代抄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