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法
《商君书》篇名。记述商鞅与甘龙、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并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为历史根据,反驳“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篇中所述变法思想,后为韩非继承发展,对后世影响甚深。
《商君书》篇名。记述商鞅与甘龙、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并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为历史根据,反驳“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篇中所述变法思想,后为韩非继承发展,对后世影响甚深。
历(歷)研究历史编纂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世界各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编纂经验,其编纂体例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在中国,历史编纂体例,主要有编年体、纪传体、典志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和演义体等。此外,还有类书
一种水工建筑构件。用梢芟、薪柴、竹木等软料,夹以土石,卷制捆扎而成。将若干埽用绳、桩签联系起来用以护岸、堵口、截流等工程,称为埽工。约在先秦时即已出现。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瓠子堵口运用埽工获得成
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水经·伊水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春秋之阙塞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杜
初意为气流。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像气流之形。《说文·米部》段玉裁注“气为云气”。据《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医和分气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战国时道家认为“气”属于宇宙生成的一个阶段。《庄子·
唐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鹄举。太和进士。官国子博士,谪端州刺史,终高州刺史。著《投荒杂录》一卷及传奇《杨娼传》一卷等传世。《全唐诗》存诗一首。
?—978党项人。又名克睿。宋初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太尉兼中书令西平王李彝兴子。乾德五年(967)彝兴卒,以行军司马权知州事。十月,授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开宝五年(972)请入朝,诏不许。七年,以李
见“两种海道针经”。
见“刘武”。
书名。又称《测圆海镜细草》。元李冶撰。十二卷,成书于元定宗三年(1248)。是现存最早以天元术为主要方法的数学著作。卷一为全书理论基础,首先给出*圆城图式,全书一百七十题都与该图有关。然后是“总率名号
又称平齐民。北魏攻南朝宋后所掠徙之山东人户。皇兴二年(468)北魏攻破宋之青、齐二州后,徙守将崔道固及当地士望、民户数百家于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新城,立平齐郡使之居住,称平齐户,并以崔道固为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