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乌达盟
清内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翁牛特左翼旗境内的昭乌达地方,故名。隶理藩院。辖敖汉、奈曼、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各一旗,巴林、札鲁特、翁牛特各二旗,共八部十一旗。南界卓索图盟,北界哲里木盟,西界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仍沿用该盟名称为所辖政区名,辖两县七旗,地略同。
清内蒙古诸盟之一。以会盟地在翁牛特左翼旗境内的昭乌达地方,故名。隶理藩院。辖敖汉、奈曼、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各一旗,巴林、札鲁特、翁牛特各二旗,共八部十一旗。南界卓索图盟,北界哲里木盟,西界锡林郭勒盟。今内蒙古仍沿用该盟名称为所辖政区名,辖两县七旗,地略同。
元路名。金末蒲鲜万奴割据辽东时(1215—1233)置。治今黑龙江东宁三岔口附近大城子古城。蒙古窝阔台五年(1233),蒙古灭万奴,“师至开元、恤品,东土悉平”。开元之名始见。移治建州故城北石墩寨(在
?—944唐末五代沙陀部人,字德明,小字阿檀,初名檀。初为晋王李存勗骑将。后唐建立,以幽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戍守瓦桥关。明宗时,历任妫、瀛、冀、易四州刺史。后晋时,为宣武军节度使。因与桑维翰不和,罢兵权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以高陵县改名,治今陕西高陵县西南大古城。魏、晋属京兆郡。北魏移治今高陵县,为冯翊郡治。隋大业初复改高陵县。
?—前501或作秦公、秦柏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公元前536—前501年在位。名失传。秦景公之子。秦哀公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伐楚,昭王出奔,吴入郢都。楚大夫申包胥求救于秦,哭于
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所领侍卫府之一。置统军一人,掌领亲事,侍卫陪从。又有长史、录事及兵、铠曹参军事,库直等属。太宗贞观以后不分左、右。参见“亲事府”。
即“金华子”。金华子新编 即“金华子”。
明清在漕粮正税之外所征各项附加银、米之统称。主要用于漕运开销。亦称“随漕”。明宣德时,漕粮征收始有各种加耗,如轻赍银、随船作耗米等。清代项目更多,有随船正耗、轻赍银、易米折银、随漕席木竹板、官军行月钱
察合台汗国汗。察合台次子木阿秃干之子。乃马真后元年(1242)即汗位。定宗元年(1246),汗位为叔也速蒙哥夺取。宪宗即位,奉命归国复位,死于途中。
管形火器。明以旧制大将军炮改装。原大将军炮周围铁箍,且点放亦不准。此炮身改为光素,装药处加厚,前后装准星、照门。分大小二号;二号长二尺八寸,口径二寸二分,重一百二十斤,火门上有活盖,以防阴雨。用药八两
一作佗土度。吐蕃赞普世系第二十七代传人。约当公元四至五世纪时人。为松赞干布五世祖。传说在位时有经咒、法器、佛塔等自天而降,为佛教传入吐蕃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