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昏钞

昏钞

又称烂钞,指磨损破烂的钞,元代用为专称。世祖中统元年(1260)初定钞法,持昏钞赴钞库倒换新钞(料钞),每贯需交纳工墨费三十文(次年改为二十文,后复为三十文)。库官与昏钞库子验明确系真钞,即依例收换,并于昏钞上盖“退毁昏钞”印。各钞库每季点验收到昏钞数目,造册封装,解赴都省或行省之烧钞库,由省、台(行台或廉访司)官监督烧毁。至元十五年(1278)补充规定:凡面额字样、贯百分明,只是边栏破损的钞,公私俱应收受,不得视为昏钞。成宗大德二年(1298)又定倒换昏钞体例,昏钞上半面额字样尚存者才准予倒换,字样缺损者不换。

猜你喜欢

  • 元随傔人衣粮

    宋制,宰相、执政、使相至正任刺史以上有随身,余止傔人。按不同等级给其衣粮,自七十人至一人不等。亦有至百人者,如枢密使带使相等。

  • 釉上彩瓷器

    陶瓷名词。指在已烧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绘装饰的品种。创制于宋代。该品种需二次烧成,先烧成瓷器,经彩绘后再放入800℃炉中烧烤而成。明清时,釉上单种彩、多种彩的制作已很发达,并有三彩、五彩、斗彩、粉彩等釉

  • 奴仆

    仆(僕)中国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之称谓。后泛指被役使之仆人。又称世仆、家奴。《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赞:“卫青奋于奴仆。”奴仆社会地位低下,深受压迫。明末清初,南方奴仆的反抗斗争不断出现,被称为“奴

  • 石珤

    ?—1528明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字邦彦,号熊峰。成化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正德间历官国子监祭酒、礼部左侍郎。正德十六年(1521)进礼部尚书。嘉靖三年(1524)以吏部尚书入阁参预私务。因议大

  • 乌矮真

    官名。乌矮真为鲜卑语,拓跋鲜卑部称外左右为乌矮真。

  • 怡和丝头厂

    外商企业。清光绪十四年(1888)由英商怡和洋行创办于上海。主要从事清理废丝,以辅助怡和丝厂。

  • 老聃非大圣论

    篇名。东晋孙盛著。认为老聃“惧祸避地”,只求个人安危,而不能周济天下,《老子》一书内容“往往矛盾”,其言行不可谓大圣,借以贬低道家地位,并反对玄学“贵无派”。对裴頠《崇有论》亦有非议。提倡人的行为应因

  • 休沐

    官员假日制度。汉代律令规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冬、夏至之日不省官事。唐永徽三年(652)定制,百官每十日一休,称旬假,又曰旬休。节令休沐,春节七日,寒食连清明四日。宋代每旬择皇帝不御殿时赐休沐一日,岁节

  • 脱栾赤

    又译脱劣勒赤。斡亦剌部长忽都花之子。娶成吉思汗女阇阇干公主。子八立托,娶皇室一悉基公主。女亦勒只海迷失,为阿里不哥长妃。另一女兀鲁忽乃,为察合台孙合刺旭烈妻。

  • 芒如

    即“芒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