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子
书名。作者自称无能子。撰于唐光启三年(887)。现存三卷,三十四篇。上卷论理,凡十篇,从宇宙本体论及个人修炼;中卷论史,凡十篇,从西周论及魏晋;下卷前十篇,以答问形式述见闻、寓言,最后四篇,与本书体例不合,内容重复,文字拙劣,显系后人增纂。但思想论点尚与原书基本一致。该书近万言,为唐末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抨击中唐以来黑暗腐朽政治,对宇宙本体,道教修持方法、儒佛思想影响作了阐述,反映出儒、佛、道三者既斗争又融合的时代特征。现存以明正统《道藏》本为最古。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校注本。
书名。作者自称无能子。撰于唐光启三年(887)。现存三卷,三十四篇。上卷论理,凡十篇,从宇宙本体论及个人修炼;中卷论史,凡十篇,从西周论及魏晋;下卷前十篇,以答问形式述见闻、寓言,最后四篇,与本书体例不合,内容重复,文字拙劣,显系后人增纂。但思想论点尚与原书基本一致。该书近万言,为唐末重要哲学著作。书中抨击中唐以来黑暗腐朽政治,对宇宙本体,道教修持方法、儒佛思想影响作了阐述,反映出儒、佛、道三者既斗争又融合的时代特征。现存以明正统《道藏》本为最古。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校注本。
1202—1257元初岚谷宁远(今山西五寨北)人。禅宗僧人。名印简,俗姓宋。八岁出家。元太祖九年(1214),见成吉思汗于宁远。 十四年,史天泽荐于国王木华黎,署号寂照英悟大师。延居兴安(今河北承德西
官署名。北宋神宗元丰改制后,门下省置,掌有关章奏之事,以本省属吏领之。
篇名。原名《上李傅相书》。孙中山撰。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1894.1)草拟,陈少白、王韬润色,八千余言。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方案,主张“步武泰西,参行新法”,改革教育制
在今辽宁桓仁县西北、新宾县西南。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发四路兵攻努尔哈赤,东南路总兵刘綎兵败死于此。
前515—?春秋末鲁国人,名宪,字子思,亦称原思、原思仲。孔子学生。以安贫乐道著称。孔子为鲁司寇时,曾任孔子家宰。孔子死后,不求仕禄,隐居于卫国草泽中。
明代缉查私盐之官军。驻于各盐场附近府州县卫所港寨。往来内官、内使、官军、盐商若有夹带私盐,皆许盘拿。因以缉私限额定赏罚,致乱拿无辜,骚扰颇甚。
官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太子左、右虞候副率置,为左、右清道卫次官,员各二人,从四品上。神龙元年(705)复改为左、右虞候副率,开元初改定为左、右清道率府次官。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至道元年(995)
?—34东汉初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字公孙。新莽末年,以郡掾监五县,与父城长苗萌共守城,拒义军。更始年间归降刘秀,任主簿,从破王郎,封应侯,助秀镇抚河北。性谦让,不伐己功。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退
余(餘)书名。署沧浪钓徒著。稿本。记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在苏州的设施及作者在苏南各地的见闻。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见“平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