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搜检

搜检

①防止科场舞弊的措施之一。即检查考生随身携带物品,以防夹带书籍及事先做好的文章进入考场。唐以前不禁挟书,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出文书者不予录取。宋以后历代因之,检查越来越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行沐浴更衣之法,既可防滥,又不亏理。泰和元年(1201)定搜检之法,每四举人差一人,复以官一人弹压。御试策进士则差拏手亲军。明嘉靖前只行于乡试,嘉靖末始行于会试,增御史二人掌管。违犯者,先于礼部前带枷一月,再送法司定罪。清代立法最严,对于衣服、鞋袜、砚台、笔管、蜡台都有具体规定。甚至糕饼饽饽,都要切开。入场时分两道检查。设搜检王大臣督办,另派门千总四人为搜检官,督率搜役以两人搜检一人。嘉、道以后,搜检渐从宽弛;同、光间已成循行故事,只由吏役高呼一声“搜过”则放行;其后则士子随意挟书。②官名。搜检官之简称。

猜你喜欢

  • 臬使

    明清按察使的别称。

  • 陶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冬官府司土中大夫属官,员一人,掌作罇、彝、簠、簋等器。正二命。下设陶工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按竺迩

    1194—1263蒙古汪古氏。幼孤,由外祖父术要甲抚养。十四岁时隶察合台麾下,因善射而受器重。元太祖十四年(1219)以后,参加西征、灭金、攻宋等战争,屡立战功,升千户、征行大元帅等职。中统元年(12

  • 左副留守

    官名。明初以凤阳为中都,置中都留守司,设左、右副留守各一人,佐正留守统凤阳、长淮等八卫,保护皇陵。后改副留守只设一人,不分左、右,定正三品。

  • 祭山仪

    辽吉仪名。相传遥辇氏胡剌可汗始制此仪,祭木叶山,山在土河(今老哈河)与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交会处,为契丹始祖庙所在地。山上东向设天神、地祇之位,并仿朝班之形植树,有君树、群树、神门树之分。皇帝、皇后致

  • 程国祥

    ?—1639明应天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字仲若,号我旋。万历进士。授知县,迁礼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历吏部四司主事,因忤魏忠贤党除名。崇祯二年(1629)复职,累迁户部尚书,以借都城房租助军饷,

  • 僧腾客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侯景攻围建康(今江苏南京)台城,于城东西各起土山以临之。城内亦作东西两土山以应之,又募敢死士二千人,厚衣袍铠,名曰僧腾客,配二土山,与侯景军交矟以战,鼓叫沸腾,昼夜不息。

  • 翰林杨仲宏诗集

    书名。元杨载撰。八卷。载字仲宏,曾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虞集、揭傒斯、范梈合称元诗四大家。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

  • 平止仓

    南宋宁宗时,建于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取李悝“使民适足,贾平则止”之义。建康人口繁多,日食全仰商贩,粮价不稳,人心即浮动。官建此仓,籴粮他郡,随籴随粜,以平粮价,定民心。

  • 河州卫

    见“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