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拔解

拔解

科举考试用语。唐制,不由学馆的推荐举子须先经州县考试合格,再解送京师应试。如不经外府考试,直接送礼部应试者,谓之拔解。然拔解亦须先请托权贵,投所作诗文,并非白荐。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下令止绝。又,清代亦作为乡试第一名解元的别称。

猜你喜欢

  • 选调

    官场用语。宋代选人在迪功郎至承直郎七阶中逐阶升迁,称选调。因难出常调,又称选海。

  • 北梁

    即“后梁①”。

  • 纪昀

    1724—1805清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乾隆进士,授编修。历充山西乡试正考官、顺天乡试同考官,提督福建学政。服官五十余载,先后任贵州都匀知府,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兵

  • 清河关

    关隘名。关城在今辽宁开原市西南。明代曾驻官军戍守。

  • 收掌

    官名。又称“收掌官”。明清科举考试时负责收纳掌管试卷的官员。分为内收掌和外收掌,分别隶内、外收掌所。试卷誊录及对读完毕之后,将朱、墨卷套在一起,送交外收掌所。外收掌核对朱、墨卷红号无误,再把朱、墨卷分

  • 品官

    指获有品级的官员。品级为区分官员等级的标准,历代不一。参见“品①”。

  • 校籍

    又称检籍。指检校核实户籍。户籍本为国家区分人口出身贵贱、地位尊卑、赋役课免之依据。南朝时户籍登记多诈伪失实,如假注爵位,改换岁数、身强而称疾,人在而托死等,严重影响赋役之征收,故朝廷要求郡县核实户籍。

  • 武训

    1838—1896清山东堂邑(今聊城西)人。本名武七,后清政府以其励志苦行,兴义学,堪为“垂训于世”,乃以训名之。幼孤贫,后自恨不识字,发誓积资兴学以教人。遂昼行乞,夜织麻,或为人磨米麦。得一钱必谨守

  • 文书名称。清代指官方的平行文书。高级衙门之间相互行文时使用。在京部院衙门之间,各部院与各省总督、巡抚、将军、都统之间,总督与巡抚之间,司道之间等相互行文时均使用咨文。文武衙门之间,如督抚与提督,巡抚、

  • 辛恭靖

    东晋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自少才量过人。为建武将军、河南太守。隆安三年(399),后秦围洛阳,婴城固守百余日,无援兵而城陷,被执送长安,誓死拒降。姚兴怒而幽禁之。元兴中逃归江东,安帝嘉之。太尉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