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力微
魏晋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次子。曾兼并没鹿回部,有控弦之士二十余万。魏曹髦甘露三年(258),率部迁于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景元二年(261),遣子沙漠汗至魏洛阳。北魏建立,尊为始祖,谥神元皇帝。
魏晋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诘汾次子。曾兼并没鹿回部,有控弦之士二十余万。魏曹髦甘露三年(258),率部迁于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景元二年(261),遣子沙漠汗至魏洛阳。北魏建立,尊为始祖,谥神元皇帝。
梵文Paramita的音译。略称“波罗蜜”。意译“度”或“到彼岸”。佛教名词。谓从世俗的生死“此岸”到达佛境的涅槃“彼岸”。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十二,解释“波罗”为“彼岸”,“蜜”为“到”,“
1395—1447明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宣德二年(1427)状元,授翰林修撰。正统元年(1436)充经筵讲官,升侍读学士。五年,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荐入内阁,参预机务,寻进礼部右侍郎。卒于官,赠尚书兼学
唐都长安宫殿。建于隋,初名大兴殿。唐武德元年(618)改称太极殿。为长安太极宫正殿,皇帝举行中朝之地。逢朔望,皇帝登殿视朝。凡受禅,册封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诸王、王妃、公主及宴百官贡使,亦于此殿举
孔子的伦理思想。忠诚宽厚之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以律己:“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即对人应尽其忠心。“恕”以待人:“子曰
亦作高良公山。即今中缅边界高黎贡山。明永乐初,平缅诸蛮刀干孟叛,何福讨之,跻高良公山,直攻缅甸,大破之,即此。《读史方舆纪要》云:“一名昆仑冈,夷语讹为高良公山。”郑邦诰《高仑冈证讹》曰:“嘉靖三十八
1785—1855清四川华阳(今成都)人,字静远,号海帆。嘉庆进士。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奉天府丞、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等职,以纠察时弊为己任,章疏凡数十上。道光十五年(1835)迁礼部侍郎,调吏部。督浙
见“天复(2)”。
文书名。出土于罗布淖尔北之古城。共三纸。据王国维《罗布淖尔北所出前凉西域长史李柏书稿跋》考证,第一纸为李柏上北凉张骏或其子重华表稿。其余二纸,“则书中所署日月,所言之事,所遣之使,一一相同,实一书之草
太平天国钱币。分金币、银币、大钱、中钱、小钱诸种。金币状若铜钱,中间方孔未穿透。银币分大小两种,小者如小铜钱。大钱重8.125公两,还有约9公两重的大花钱。中钱有当百钱、五十钱、十钱多种,轮廓像外国银
前134—前86西汉人,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武帝时,其父与昆邪王密谋降汉,旋反悔,为昆邪王所杀,其部众归汉,遂与母弟被没入官,输黄门养马。后擢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入侍左右,出则骖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