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号羿仁。明选贡生。痛父殉国难,布衣蔬食,终身不仕。与同邑吴蕃昌创瞻社,为名流所重。能诗善画,有文名,邑中碑铭记颂皆出其手。自经史百家,下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明亡后杜门不出,留心史事,尤熟于明代掌故,不与史局,惟修私史以自见。卒年五十九。著有《明朝纪事本末补编》、《甲申以后亡臣表》、《平寇志》、《山中闻见录》、《方士外纪》、《茗斋诗文集》等。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号羿仁。明选贡生。痛父殉国难,布衣蔬食,终身不仕。与同邑吴蕃昌创瞻社,为名流所重。能诗善画,有文名,邑中碑铭记颂皆出其手。自经史百家,下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明亡后杜门不出,留心史事,尤熟于明代掌故,不与史局,惟修私史以自见。卒年五十九。著有《明朝纪事本末补编》、《甲申以后亡臣表》、《平寇志》、《山中闻见录》、《方士外纪》、《茗斋诗文集》等。
历(曆)史体名。史官逐日撰写有关朝政事务的史册。唐永贞元年(805),始令史官撰写。宋秘书省有日历所,著作郎、著作佐郎掌修。其法以时政记、起居注与诸司之关报,会集修撰。铨次其事,排以日、月,故名。历朝
1847—1900清满洲镶白旗人,字伯熙。宗室。光绪进士。精于经史、舆地及清朝掌故,详其沿革。授编修,累迁右庶子。光绪十年(1884)迁国子监祭酒,大治学舍,惩游惰,奖朴学,士习为之一变。十四年康有为
宋时凡西夏、蕃部部落首领带领亲属、马匹,或金朝女真族、汉族官民,“归顺”宋朝,或溪峒首领纳土“归顺”,依旧主管溪峒职事,称“归顺人”。
明末人。崇祯八年(1635)著《军器图说》,介绍自生火铳即燧发枪形制。使射击操作更为方便可靠,提高射击速度及精度,与欧洲燧发火器研制使用在年代上相距不远。但当时其著述未能引起重视。直到康熙时,才有人制
官署名。五代始置。宋初不置。仁宗明道元年(1032)置。知院官以司谏、正言充任,如他官兼领则称知谏院,司谏、正言亦有领他职而不预谏诤者。庆历四年(1044),规定不用现任宰相、执政推荐者为谏官。元丰改
又称燮父。西周时晋国国君。唐叔虞之子。因所居之唐(今山西翼城西)有晋水,始改国号称晋,为周康王时重要诸侯。
清代专用以收养生活无着孤贫人之钱粮。顺治八年(1651),定给大兴、宛平二县收养孤贫银米,每名月给米三斗、银三钱。后于京师设养济院、育婴堂,收养老疾无依之人与无人养育之婴孩。经朝廷倡导,至康熙、雍正间
书名。撰者不详。《汉书·艺文志》著录五篇,图二卷。列于兵形势家。孙轸生平不详。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谓孙轸疑即陈轸。《隋书·经籍志》已不著录。久佚。
?—1864清贵州盘县人。回族。咸丰八年(1858),与阿图在大坡铺清真寺聚众起义。安龙、兴仁一带回、苗、布依及汉族纷纷响应,形成以回族为主的各族农民军。在太平军和云南回族农民军支援下,连克兴义、册亨
官名。清代八旗护军营之职官。掌紫禁城内各门之文书事务。额定上三旗每旗一人,另有委署门主事各一人,以一人轮流值班景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