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录勋清吏司

录勋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录勋司。清代理藩院诸司之一。顺治十八年(1661)设。乾隆二十二年(1757)改称典属司。

猜你喜欢

  • 国泰

    ?—1782清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初授刑部主事。后官山东布政使。乾隆四十二年(1777),迁山东巡抚,因党附和珅,贪赃枉法,索贿受贿,致使诸州县仓库亏空达二百多万。四十七年,为御史钱沣所劾,逮系刑部

  • 郑晓

    1499—1566明海盐(今属浙江)人,字窒甫。嘉靖进士,授兵部职方主事。日披故牍,尽知天下阨塞,兵马虚实强弱之数。撰《九边图志》,人争传写。调吏部,历考功郎中。后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以御

  • 朱瞻垍

    1411—1441明宗室。仁宗第九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梁王。宣德初,岁给钞十万贯,倍于他王。四年(1429)就藩安陆(今湖北钟祥)。卒谥庄。无子,封国除。

  • 薄昭

    ?—前170西汉人。文帝生母薄太后之弟。汉高帝七年(前200)为郎。从军十七年,后以中大夫迎文帝于代,迁车骑将军,封轵侯。曾奉命予书谏劝淮南王刘长。文帝十年(前170)坐杀使者,被勒令自杀。

  • 百梁桥

    位于浙江鄞县西南六十里。为石墩木梁桥,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长二十八丈,阔二丈四尺,上覆桥屋二十二楹,七洞,每洞十四梁,中洞十六梁。宋、元、明、清均曾重建。今桥七孔,全长69.4米,宽6.2米

  • 今本《辽史》作糺。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的各族人的泛称。具体含义,各代不同。辽代所称之乣(糺)专指北边被征服的各族人,不包括汉人、渤海人在内。金代之乣为汉人、渤海人、契丹人以外的北边各族人,包括蒙

  • 太子内阁帅

    官名。北齐置。掌东宫阁内侍卫,员二人,属太子门下坊斋帅局。

  • 明秀集

    书名。金蔡松年词集。原六卷,今存前三卷。松年长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汴有明秀峰,为松年与友人觞咏之处,故词集即以为名。此集有魏道明注,对集中酬唱诸人事迹详为解说,可与《归潜志》、《中州集》诗人小传相补

  • 南豫州

    东晋咸和四年(329)侨置豫州于江、淮间。治芜湖县(今安徽芜湖市)。其后屡有移治。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分淮东为南豫州。治历阳县(今和县)。辖境相当今江苏六合县和安徽定远、来安、和县等县以西,河南光

  • 元继

    465—528北魏宗室。字世仁。袭封江阳王。孝文帝时,以为都督北讨诸军事,招降高车酋长树者有功。宣武帝立,除青州刺史,转恒州刺史,入为度支尚书。及胡太后临朝,以子叉纳太后妹,除特进、侍中、领军将军。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