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
南朝梁置。治今湖南汨罗市东长乐。因在天岳山东南得名。为罗州及岳阳郡治。陈为岳阳郡治。隋开皇九年(589)为玉州治。寻改为湘阴县。
南朝梁置。治今湖南汨罗市东长乐。因在天岳山东南得名。为罗州及岳阳郡治。陈为岳阳郡治。隋开皇九年(589)为玉州治。寻改为湘阴县。
官名。别称总制、制台、督军、制军。明代置。始见于宣德时以巡抚总督税粮,初止施于工程钱谷等项,继有总督军务,总兵以下皆听节制。明正统六年(1441),靖远伯王骥以兵部尚书征麓川,始以总督军务入衔。成化后
书名。清李潢著。二卷。勘误补阙王孝通《缉古算经》传本百余字。对每术以细草,不用天元术而“割截分并虚实比例”以推求王孝通原意。是书道光十二年(1832)由刘衡算校刻于南昌,并授人以开方法增补图草。同年程
书名。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徐国相纂修本等,以清迈柱等监修,夏力恕等纂修本为常见。一百二十卷。此书雍正十一年(1733)成书。取康熙旧志为底本,或增或并,分目三十一,较旧志为详。成书时,已分湖南
①官名。传说舜时置,掌教音乐。《尚书·虞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后历代掌乐之官多称典乐。如北宋大晟府设典乐为副长官,佐长官大司乐掌礼乐事。明初国子祭酒有修举古乐之职,故于国子学
宋代称制科为大科,清代则作为制科中“博学鸿词科”之别称。
官署名。清内务府所属七司之一。初名“三旗牛羊群牧处”,康熙十六年(1677)归并掌仪司,二十三年独立为司,雍正元年(1723)隶内务府。每年选派总管大臣一人管理本司,下设郎中二人及员外郎等员。掌管牛羊
?—312西晋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字长盛。以孝闻。博通经史,州郡屡辟不就。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咨祭酒,转拜新兴太守。永嘉初,归附刘渊,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为相,不犯颜忤旨。汉主刘聪与群臣
书名。元王与撰。二卷。王与,尝官海盐县令。书成于武宗至大元年(1308),以宋慈《洗冤录》为蓝本。上卷为官吏之章程,计十三则,多载至元、元贞、大德间官牒条格;下卷为尸伤之辨别,计四十三则,多引《洗冤》
清代以办公之费为名,于俸饷、养廉之外发给文武官员的补贴银两。无论京官和地方官,一品至九品官员以秩而降,月给银五两至一两不等,通计约二十余万两,皆取于耗羡。
西汉置。治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属南阳郡。三国魏属南乡郡,西晋太康后属顺阳郡,南朝宋属广平郡。西魏改为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