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屯田清吏司

屯田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屯田司。明清工部所属四司之一。掌设置屯垦,增益军储,抽分征商,伐薪烧炭,百官茔制,以及四司匠役工食之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南京工部屯田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主事一人。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五人,满洲四人,汉一人;主事五人,宗室一人,满洲二人,汉二人,以及笔帖式、经承若干人。所属有都吏科、准支科、拒科、杂科、匠科等办事机构。并掌检查监督四司匠役,审核海、苇、煤课及本衙门汉官之升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罢,所掌之事归民政部。

猜你喜欢

  • 崞县

    ①西汉置,因崞山得名。治今山西浑源县西。东汉末废。晋初复置。《魏书·序纪》:西晋永嘉四年(310),刘琨“徙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之民于陉南”,以其地予拓跋猗卢,即此。北魏改为崞山县。汉、晋属

  • 仪案

    官署名。北宋崇宁三年(1104),开封府所属开封、祥符两县置。大观二年(1108),令天下诸县皆置。职掌仿礼部。宣和四年(1122)大宗正司亦置,掌行宗室朝参,主奉祠事,陈乞入道为尼,及太庙五飨三献奏

  • 四门馆

    见“四门学”。

  • 小丘臣

    官名。商代置。掌丘陵地带的管理,盖与牧事有关。

  • 公孙龙

    ①(前498—?)春秋末楚国人,一说卫国人。字子石。孔子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②战国时赵国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平原君门客。反对兼并战争,曾说服燕昭王息兵,批评赵国攻齐,而为赵国反对秦国

  • 保宫

    汉代少府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所属官署有居室,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保宫。其官署或作系囚之所。武帝时李陵降匈奴,其母系于保宫。三国魏又作保官。

  • 蒲姑

    一作薄姑。殷、周间诸侯国。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书·蔡仲之命》:“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汉书·地理志》:殷末有薄姑氏为诸侯,“至周成王时,薄姑氏与四国共作乱,成王灭之,以封师尚父,是为太公”

  • 施氏易

    汉代今文《易》学派之一。西汉施雠创立。雠曾与孟喜、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甘露三年(前51),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后授张禹,禹授彭宣。由是施氏《易》有张、彭之学。著有

  • 官名。春秋时楚、吴、邾等国置。楚国或称“大阍”。守门小吏。

  • 水部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水部郎互称,为水部曹长官。唐代定置为尚书省工部所属水部司长官,员一人,从五品上。高宗、玄宗时随本司先后改称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皆复旧。渤海国置,为水部长官。北宋初为五品寄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