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宋会要

宋会要

宋历朝官修《会要》的总称。宋修本朝会要,始于仁宗时《庆历国朝会要》,其后神宗以下各朝,续加修纂,计有《元丰增修五朝会要》、《政和重修会要》、《乾道续修四朝会要》、《乾道中兴会要》、《淳熙会要》、《嘉泰孝宗会要》、《庆元光宗会要》、《嘉泰宁宗会要》、《嘉定国朝会要》等。原书均佚。清人将存于《永乐大典》的部分,辑为《宋会要辑稿》。

猜你喜欢

  • 支谦

    三国吴居士。一名越,字恭明。月氏后裔。祖父法度于汉灵帝时率国人数百迁居中原,拜率善中郎将。他生于洛阳,习中外典籍,通六国语。后受业于支谶弟子支亮。献帝末年,避兵乱居吴地,孙权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太子

  • 上柱国

    官名。战国楚国置,位极尊,仅次于令尹,掌军政政令,主征战。秦末,项梁曾拜楚王、上柱国,陈胜以上蔡人房君蔡赐为上柱国。北周武帝建德四年(575),置为高级勋官,正九命。隋代置为从一品散实官,炀帝大业三年

  • ①官名。(1)春秋始置,战国沿置。或称将军。军队主帅。《孙子·作战》:“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2)百人之长。又称“百将”。战国秦置。《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3

  • 东府

    ①东晋孝武帝时,会稽王司马道子与其子元显并录尚书事,掌国政,道子府称东府。见《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②唐末五代吴越以越州(今浙江绍兴市)为东府。唐乾宁四年(897),钱镠至越州受任镇东节度使,后还

  • 楚恭孝王

    即马希萼。五代时楚国君。公元950—951年在位。武穆王马殷庶子。天福十二年(947)弟希广继立。他向南唐称臣,举兵攻长沙争位。自号顺天将军,纠集溪洞诸蛮参战,入长沙,杀希广而夺位。既得志,杀戮无度,

  • 公试

    宋承唐制,太学有公试,由朝廷降敕差官主考。元丰二年(1079)规定,太学外舍生每年公试一次。每年二、三月间举行,两日三场,第一日考诗、赋、经义五道,第二日考论、策各一道(分两场)。差外官主持考试,另派

  • 耶律行平

    即“耶律资忠”。

  • 端氏

    春秋晋邑,战国赵邑。西汉置县。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四十五里西城。《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59),“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肃侯元年(前349),“夺晋君端氏”,皆即此。

  • 主政

    明清中央各部院主事之别称。

  • 国子监

    古代最高学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构。隋大业三年(607)始置,设祭酒一人、司业一人、丞三人,另有主簿、录事。领国子学、太学。唐初改置国子学,隶太常寺。贞观二年(628)复置监,为管理中央学校的专设机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