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官
明清各衙署长官统称,意为堂上之官。如各部尚书、侍郎即为各该部堂官。其他各院、司、寺长官同。府县衙门知府、知县亦称堂官,故有府正堂、县正堂之称谓。
明清各衙署长官统称,意为堂上之官。如各部尚书、侍郎即为各该部堂官。其他各院、司、寺长官同。府县衙门知府、知县亦称堂官,故有府正堂、县正堂之称谓。
隋开皇十年(590)改成州为封州。以境内封溪水为名。治封川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大业三年(607)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辖境相当今封开县地。宋属广南东路。元属江西行省广东道宣慰司。至元中
官名。宋制,以左相兼监修国史,右相兼提举国史。南宋时,略有变化:绍兴三年(1133),命左相吕颐浩兼提举修国史。乾道元年(1165),又命参知政事虞允文兼权提举修《三朝国史》。隆兴元年(1163),右
?—618隋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文蔚。唐高祖窦皇后从父。家世勋贵,诸弟尚武,独他爱文史,被称为书痴。隋开皇中举秀异,授秘书郎。大业四年(608),迁内史舍人,后坐事免。十三年,李渊(唐高祖
①尚书省诸曹之一。南北朝临时设置,以尚书为长官。掌营建宗庙宫室、修作军国器械。有事即置,事讫即省,其职分隶度支、都官、左民、祠部等尚书。②尚书省郎曹之一。设郎(郎中、侍郎)为长官。西晋始置,掌土木工程
宋代提举帐勾磨勘司等的简称。又作吏名。于帐司置,选后行人充任。
隋仁寿元年(601)避炀帝名讳以广平县改名。大业初为武安郡治。治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旧永年。1958年移治临洺关,即今治。唐至金,为洺州治。元为广平路治。明清为广平府治。
商办企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于湖北汉口,资本十五万元。由张绘初经理。
俗称圆亭子。在今河北承德市。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汉式建筑,但山门朝西,中轴线与磬锤峰相对。其主体建筑为“阇城”,有三层石砌方台,台上建圆形殿座,称旭光阁,阁之中央圆形须弥座上建大型“曼陀
①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或两个政权之间修好亲善的政治活动。《周礼·秋官·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
用以随葬的器物模型。以竹、木、陶等仿实用器具制成。《礼记·檀弓上》:“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据考古发掘,西周以前的墓葬未见有用明器者,战国始有非实用的仿铜陶礼器,又有陶俑、木俑等,当即明器。及至汉代,